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苏(俄)联某领导人指出:“一条是资本主义道路,就是用在农业中培植资本主义的方法使...

()联某领导人指出:一条是资本主义道路,就是用在农业中培植资本主义的方法使农业成为大农业……另一条是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农业中培植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任何第三条道路都是没有而且不可能有的。这一论断

A. 是对苏联国情的准确概括    B. 符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要求

C. 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D. 不利于苏联农业经济长期发展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斯大林模式。苏联曾经采取过资本主义的方法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因此斯大林提及的两条道路并不是对苏联国情的准确概括,故A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中没有培植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内容,故B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利用资本主义的成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与材料中的观点不符,故C项错误。苏联发展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不符合苏联的生产力水平,故D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苏联,1928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

A. 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

B. 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

C. 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

D. 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

 

查看答案

斯塔夫里阿诺斯写道:“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美国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末来,它行得通。’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这反映了斯塔夫里阿诺斯

A. 强调全世界都要用苏联模式    B. 从全球视野看待斯大林模式

C. 主张用社会主义来改造西方    D. 认为苏联与西方应相互借鉴

 

查看答案

20世纪前半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正在突飞猛进地向前推进,使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跃升为工业化强国,避免了资本主义世界在大危机中一片混乱。而罗斯福借鉴了苏联管理经济的成功经验,也从经济危机中恢复起来。材料中的“成功经验”指的是

A. 战时集中国力的非常措施

B.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C. 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D. 国家经济计划的有效性

 

查看答案

社会生活的变迁是历史发展的一面镜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隔离制度。政府规定,“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三百下散。”市内除了唐人外,还有许多高鼻深目的波斯人大食人,以及日本人、高丽人,还有黑人。回鹘衣装、胡旋舞、高丽乐等深受唐人喜爱,广为流行

——《唐前期长安城的商业》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前期长安的城市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材料二

《东京梦华录》记载,在北宋汴京城里,有桑家瓦子、中瓦、里瓦以及小勾栏50余座。其中大的可容数千人。在京瓦肆伎艺就有小唱、傀、般杂剧、小说等人们喜闻乐见的丰富内容

(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文化现象,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着从“大夫士”到到“士大夫”转变

春秋以前为“大夫——士”“士之子恒为士”。“得士者昌,失士则亡”流传于战国时期,“游士”们不但周游列国而且从原有身份中游离出来。“士大夫”这一概念在此时出现,指居官或有职位、社会地位的文人

(1)根据材料概括“士”的“身份”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促成其变化的历史因素“科举取士

——国之大事

宋·苏撤在《上皇帝书》称,“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弃旧而为士者也”,“(明末)科举所得,十之八九皆白徒”,“士”的构成继续发生着巨大变化。马克斯·书伯在谈论官僚系统时谈到了中国的科举制度,“开科取士的深层含义绝非关于考试技术层面的层层设计…

(2)归纳宋明时期“士”的特征,分析“开科取士的深层含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