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A. 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 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 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 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斯大林模式和新经济政策的相似之处是
A. 国家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
B. 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 都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D. 后来都发展成为苏联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当时“模仿”有可能是指
A. 中国开始实施“一五”计划
B. 人民资本主义的推行
C. 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
D.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英国史学家伊恩·格雷认为“斯大林统治中那些与西方格格不入的部分,根子就在俄国已经存在了几百年的历史和观念中,它们作为俄国传统的一部分被斯大林接过来了”。这里的“斯大林统治中那些与西方格格不入的部分”主要是指
A. 有计划地进行工业化建设
B. 权力的高度集中和政府对经济的高度控制
C. 优先发展重工业加强国防力量
D. 建立集体农庄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生产力
苏(俄)联某领导人指出:“一条是资本主义道路,就是用在农业中培植资本主义的方法使农业成为大农业……另一条是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农业中培植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任何第三条道路都是没有而且不可能有的。”这一论断
A. 是对苏联国情的准确概括 B. 符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要求
C. 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D. 不利于苏联农业经济长期发展
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
A. 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
B. 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
C. 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
D. 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