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经济发展模式(体制)的出现,都有一定的时代性,同一经济发展模式(体制)在不同历史时期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目前已经证明了这一观点的是
①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②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④苏俄(联)的新经济政策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有学者指出,1750~1850年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阶段;1840~1919年是中华文明浴火重生的岁月;1917~1937年是苏式社会主义文明诞生走向强大的关键时期。作者该论述的共同标准是
A. 民主政治制度全面确立
B. 经济发展模式发生变化
C. 工业文明占据主导地位
D. 启蒙思想发挥指导作用
苏联从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长期实行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指工业产品与农产品不等价交换,国家无偿向农民征收公粮、调拨农产品和以低价收购农产品,而以较高的价格将工业产品卖给农民,从中得到有利的差价),苏联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主要是
A. 增加物资储备以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
B. 发展农业生产以提高国家综合实力
C. 调动农民积极性以实现国家的农业化
D. 增加资金积累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1928年爆发粮食危机后,苏联政府宣布“废除现有的谷物采购的合同制度”,并规定具有纳税效力的集体农庄及个体农户有按国家规定的价格向国家交售谷物的固定义务。这一举措
A. 加快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 表明苏联恢复了余粮收集制
C. 将农业经济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D. 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1926年斯大林在某报告中称:现在我们已进入新经济政策的第二个时期……如果当时,在新经济政策的第一个时期,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事业是依靠农业的,那么现在它却要依靠而且已经依靠工业的直接扩展了。对“新经济政策的第二时期”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延续新经济政策在农业领域的做法
B.为斯大林体制的建立奠定基础
C.苏联开始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
D.以工促农建立合理的经济结构
1927年,苏联农村爆发了粮食收购危机,国家采取从富农手中强行征购粮食的非常措施;粮食收购危机的爆发,断绝了用出口粮食换购工业设备实现工业化的方式。为了不使整套以工业化为先导的现代化战略破产,苏联实施了
A. 余粮收集制
B. 固定粮食税
C. 农业集体化
D. 部分私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