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阶级对立的发展是同工业的发展步调一致的,所以这些发明家(指空想社会主义者)也不可能看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于是他们就去探求某种社会科学、社会规律,以便创造这些条件。”可见,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空想”是因为
A.缺乏必要的物质基础与阶级基础
B.深刻认识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C.充分反映了世界无产阶级利益诉求
D.未启发欧洲工人阶级的斗争觉悟
《西方的遗产》中讲道:“德国统一的方式和事实在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欧洲自由主义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因为新成立的国家是保守主义的产物。”下列能体现出“保守主义”的是
A. 议会拥有立法权 B. 皇帝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
C. 帝国议会由选举产生 D. 首相主持帝国政府
法国在近代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先后出台了11部宪法。这些宪法大多寿命短暂,有的甚至“胎死腹中”。唯独1875年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得以贯穿第三共和国始终,施行长达65年。这反映出该宪法
A. 内容非常广博
B. 适应社会发展
C. 实现权力制衡
D. 蕴含自由观念
在美国制宪会议上,宪法起草人之一汉密尔顿强调:人类的情感会随着对象的距离而减弱,根据这个原则,各州人民对他们的地方政府往往比对联邦政府怀有更强烈的偏袒。据此他主张
A. 在宪法中加入人权法案
B. 建立强有力的联邦政府
C. 加强州权抑制联邦权利
D. 国会采两院制以求平衡
一位英国历史学家曾总结道:古老的英国政体属于有限君主制类型,国王的权力虽很充分,却受三大宪政原则的限制。这些原则如此古老又如此有效,产生出我们现代生活于其中的事物秩序。该历史学家旨在说明英国政治
A. 在历史传统中创新
B. 国王的权力不断削弱
C. 保留了贵族和君主
D. 首创了近代议会制度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1895年7月光绪帝令部院大臣督抚等,发现精于天文、地舆、算法、格致、制造诸学者,各举所长。大量被保举的官员由光绪帝交军机处存记。1898年,光绪帝再次要求督抚保举“才识宏通”、“通达时务”者,戊戌变法启动后,康党成员徐致靖上奏保举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等人,康有为、谭嗣同则先后被特旨任命为总理衙门和军机处章京。同时,张之洞等各地督抚仍沿袭长期以来做法,大量保举自己的亲信、下属、暮僚等。
——摘编自茅海建《伐成变法史事考二集》
材料二
清代保举从不同渠道以不同方式补充科举选才的不足,科举废除后必然引起相应的改革和调整。1906年,御史刘汝骥上《请严限制保举折》,召见时得到慈禧称赞。1908年,两江总督端方等上奏请求将所保举各员,一律入法政学堂分班限年学习。至清末,对保举官员的重新甄别和限期学习已逐渐纳入制度规范。
——摘编自关晓彤《清季停罢科举的链式效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戊戌变法前后保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清廷改革保举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