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其实,早在19世纪下半叶,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就已经艰难地挪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其实,早在19世纪下半叶,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就已经艰难地挪动它的脚步了。改革是被迫进行的。清政府官员在“内乱”面前,犹能做“中华大帝国”的酣梦,直到洋炮的轰鸣从南方海岸传来,震撼了宫廷的座椅,这才下决心“师夷长技以制夷”。先是做军火买卖,接着开矿山,修铁路,废科举,兴学堂,派留学生出国以及官员出洋考察,等等。

——《五四:知识分子的自治运动》

材料二解体太缓慢了,这种速度不但不能满足少数先觉者的期待,而且实际上,也不可能使中国免受挨打的耻辱与覆亡的危险,这样,政治体制的改革便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然而,最高统治者对于死亡异常敏感。在大独裁者、长期垂帘听政的慈禧看来,政改如同玩火,其结局只能加速以个人为中心的权势集团的崩溃,于是及时地把光绪帝及其政改计划给扼杀了。

——《五四:知识分子的自治运动》

材料三在1911年以前约十年间的中国精神生活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外国的影响。中国人对外国生活怀着好奇心理并且倾向于采用外国思想,这种情绪自从1860年前后已在慢慢地增长,到19世纪90年代以后又加速发展了,而在1905年以后达到了发狂的程度。

——【美】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中国晚清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说改革是被迫的?这次改革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

(2)材料二中“政治体制的改革”指什么事件?结合改革措施说明:为什么在慈禧看来,政改将加速权势集团的崩溃?

(3)根据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三中“19世纪90年代以后”思想“加速”“发狂”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的认识。

 

(1)原因:清政府处于内忧外患之下,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被迫进行改革。 积极意义: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答对其中两个要点即可) (2)维新变法运动。 改革触动了以慈禧为代表的顽固派利益。如废除旗人特权,改革科举制度等。 (3)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 政治: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洋务运动的破产等。(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4)由学习西方技术发展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一“在‘内乱’面前,犹能做‘中华大帝国’的酣梦,直到洋炮的轰鸣从南方海岸传来,震撼了宫廷的座椅”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内忧外患、严重的统治危机等方面回答为什么说改革是被迫的。再从中国近代化、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等方面回答这次改革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 (2)本题据材料二“在……慈禧看来,政改如同玩火,其结局只能加速以个人为中心的权势集团的崩溃,于是及时地把光绪帝及其政改计划给扼杀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材料中“政治体制的改革”指维新变法。再从触动顽固派利益的角度说明为什么在慈禧看来政改将加速权势集团的崩溃。 (3)本题据材料三“中国人对外国生活怀着好奇心理并且倾向于采用外国思想”并根据所学知识即可从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洋务运动的破产等方面简要分析材料三中“19世纪90年代以后”思想“加速”“发狂”的主要原因。 (4)本题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学习西方技术发展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等方面回答对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的认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中国近代前期的历史发展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发展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

A. 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B. 争取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

C. 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

D. 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查看答案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发表的主要著作有

①《论十大关系》

②《论人民民主专政》

③《新民主主义论》

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下图文字内容创作的背景是红色中华刘大白(民国七年)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

A.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B. 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C.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D. 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兴起

 

查看答案

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中写道:他们正办《新青年》,然而那时仿佛不但没有人来赞同,并且也还没有人来反对,我想,他们()许是感到寂寞了……”这反映新文化运动的一个局限性是

A. 没有找到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和方向

B. 急功近利,试图仅靠文化运动改造社会

C. 脱离群众,运动仅限于知识分子范围

D. 在思想方法上犯了形式主义的错误

 

查看答案

诗人徐志摩(1896—1931)曾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 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 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 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