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早在战争开始之前,朕难以忘怀的先皇便曾向我国所有忠实臣民以及世界各强国庄严地发表过声明,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是他唯一的目的和愿望。……俄罗斯人!你们的劳动及牺牲不是白费的。伟大的事业已经实现了,虽然这是通过另外一种不能预见的道路来实现的,现在朕可以问心无愧地结束流血牺牲,将宝贵的和平归还朕可爱的祖国。
——《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1856年3月19日)》
材料二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请回答:
(1)就战争目的、结果和影响批驳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
(2)为克服材料二中的“关键弱点”,俄国统治者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它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并指出这一举措的局限性。
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巨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 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B. 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
C. 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D. 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中华文明史》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
A. 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 改革了君主专制体制
C.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康有为说:“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又可避祸。这种做法的实质是
A. 托古改制容易让人接受,不担风险
B. 主张托古改制,反对布衣改制
C. 认为改革是惊人的大事
D. 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在百日维新期间,山东烟台牟平的学子张子邵得知变法的消息后痛哭流涕,当即手写血书,痛骂康、梁。在维新变法的措施中,最令他反感的应是
A. 设立京师大学堂
B. 废除八股
C. 派留学生出国留学
D. 在各地设立中小学堂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含义是
A. 清政府向西方国家“门户开放”
B. 清政府与各国之间相互开放门户
C. 西方国家在华势力范围向美国开放门户
D. 列强在华势力范围相互开放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