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州风俗考》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二、《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绿水青山带笑颜
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
夫妻双双把家还
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夫妻恩爱苦也甜
……
材料三、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材料二描述了什么经济现象?这种经济现象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材料三的观点是什么?对前面材料一、材料二所反映出的经济现象会产生什么作用?
明朝官员谢杰在《虔台倭纂》中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雨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人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以下各项是对这一材料的理解,其中最恰当的是
A. 倭患是海禁的主要原因 B. 成为中国大患的倭寇,其实多是中国人
C. 海禁政策的偏颇导致倭患愈演愈烈 D. 海禁会使商人铤而走险,转而为海寇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欧洲的扩张在最初的伊比利亚阶段之后,因合股公司的激增而大大加强……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的工具。”17世纪,这种“新组织”使( )
A. 荷兰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 B. 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C. 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D. 荷兰夺去新阿姆斯特丹并改名纽约
依据图中数据可知,导致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图单位:镑
A. 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B. 鸦片走私已耗去了中国的购买能力
C. 英国制造品输入已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
D. 中国政府提高关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激发了中国……的强烈愿望,激发了几代人认为这个目标而进行的艰苦奋斗。一句话,激发了中国人的产业革命精神。对这种“产业革命精神”
最恰当的理解是
A.冲破传统的改革精神 B.不甘落后的竞争精神
C.谋求独立富强的民族精神 D.追求利润的冒险精神
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荷兰金融”,最后到达“英国金融”和“美国金融”。其中,从“荷兰金融”发展到“英国金融”的主要原因是
A. 殖民扩张,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B. 市场拓展,英国加快了城市化
C. 议会改革,英国完善了民主政治
D. 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