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这反映出清朝实行
A. 海禁政策 B. 重商主义政策 C. 抑制农耕的政策 D. 重农抑商政策
下表是雍正、乾隆年间人均土地占有量统计表,
时间 | 人口(人) | 人均土地(亩/人) |
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 年) | 27355462 | 32.54 |
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 年) | 102750000 | 6.89 |
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 年) | 208095796 | 3.56 |
据此可知
A. 精耕细作的必要性 B. 耕地面积逐步较少
C. 土地兼并愈演愈烈 D. 重农抑商的重要性
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三次南迁高潮出现的共同原因主要是
A. 中原地区自然灾害严重 B. 中原地区大规模的社会动荡
C. 中原地区人口增长太快 D. 中原地区逐渐丧失经济重心地位
明万历以后,江南工商业市镇之间的最大距离,一般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的路程。还有距离更近的,如苏州府吴江县,在明末平均约每乡3个市镇,彼此不过数里之遥。材料说明当时的江南地区
A. 水路交通发达 B. 苏州府成为地区经济中心
C. 市镇经济开始兴起 D. 农村商品化生产程度较高
两宋时期江浙地区是全国的粮食倚重之地,而到明清时期江浙不少地区粮食已不能自给,需从湖广一带输入,但“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这种变化说明江浙地区
A. 经济结构出现转型
B. 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C. 农产品商品化加速
D. 生产方式发生质的变化
我国人口流动的主流趋势是
A. 由内地流向边疆
B. 由边疆流向内地
C. 由北方流向南方
D. 由南方流向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