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清政府对赴台湾的移民实行禁止携眷的政策。官员蓝鼎元建...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清政府对赴台湾的移民实行禁止携眷的政策。官员蓝鼎元建议:“欲赴台耕种者必带有眷口,方给照载渡,编甲安插。台民有家属在内地,愿搬取赴台完聚者,许县呈给照赴内地搬取,文武汛口不得留难。”雍正九年(1731年),清廷实行凭照携眷入台政策。清廷对台政策的变化

A. 有利于中央政权对台湾的管控

B. 发挥台湾地区的海防前哨作用

C. 反映清廷全面解除了海禁政策

D. 传播了中原地区先进生产方式

 

A 【解析】“凭照”携眷入台政策等字眼是在强调中央对台湾的控制、管理在加强,故选D;清廷一直未全面解除海禁政策,C排除;材料根本就未涉及海防前哨作用之类的信息,B排除;材料也未涉及先进生产方式的传播,D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93年1月到1740年6月,北欧瑞典货船“哥德堡号”开始首次广州之行。

“哥德堡号”复原图

18世纪中期“哥德堡号”来华航线

材料二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第二阶段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三阶段是美国和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面崛起,取代英国成为主导全球化大趋势的两大核心……

——选编自白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

材料三资本主义的扩张……揭开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序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第一、第二产业革命的相继发生,交通运输和电信通讯手段的进步,资本主义的扩张活动使全球各地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和密切,以欧洲资本主义列强为中心的统一的世界经济市场已基本形成。

——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哥德堡号”到东方的航路早在15世纪就已开通,为这条航路的开通做出过贡献的航海家是哪两位?

(2)材料二中的“1492年”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时间,以此为代表的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二提出了把全球化分为几个阶段的观点,按此观点,材料三所述应属于第几阶段?据材料三,指出促成“世界经济市场已基本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4)世界市场的形成给近代中国带来巨大冲击和影响,分析指出近代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的原因。

(5)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后,中国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采取了许多积极的举措。请结合所学,指出这一阶段取得的成就。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通其有无,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

——(宋)陈亮《四弊》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并分析作老提出此观点的原因。

材料二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此其大者,尚有小者,不胜枚举。所以然者,外国用机制,故工细而价廉,且成功易;中国用人工,故工笨而价贵,且成功亦难,率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郑观应《盛世危言》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前期的有识之士为应对此问题所做的努力。

材料三人类社会的所有成员,都处在一种需要互相帮助的状况之中,同时也面临互相之间的伤害。……虽然在这一社会中,没有人负有任何义务,……但是社会仍然可以根据一种一致的估价,通过完全着眼于实利的互惠行为而被维持下去,……每当相互之间产生愤恨和敌意的时候,一切社会纽带就被扯断。

——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

(3)经济侵略和贸易保护士义一直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障碍,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的现实意义。

 

查看答案

2003年11月,世贸组织总干事接受采访时说:“中国正从世界第五大贸易国转变为第四位,很可能会上升到第三位。我刚刚得知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已居世界第三位,仅在美国、德国之后。”对这段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A. 加入世贸组织,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B. 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迅速上升

C. 加入世贸组织给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D.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受益远远高于美、德

 

查看答案

1984年被称为“中国企业元年”,尽管中央文件明确鼓励私人创办企业,许多民营企业仍然挂靠在集体名下。如李经纬创办的“健力宝”品牌挂靠在佛山市政府名下,鲁冠球创办的“万向”集团挂靠在萧山市政府名下。这反映出

A. 传统发展理念仍需突破

B. 民营企业缺乏法律支持

C. 国有企业改革刻不容缓

D. 改革开放已经裹足不前

 

查看答案

毛泽东在《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中指出,我们现在在经济战线上已经取得的一批胜利,但这还不是根本的好转。要获得财政经济情况的根本好转,需要三个条件,即:(一)土地改革的完成;(二)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三)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计划经济模式尚未确立

B. 公私合营已经全面展开

C. 土地革命任务业已完成

D. 工业化已具备初步基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