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工业经济造成的环境污染是人类历史上出现的空前规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工业经济造成的环境污染是人类历史上出现的空前规模的人为的环境污染,有的已酿成公害事件。这些公害事件的发生,引起了公民的骚动,也震动了当时的执政者。在一些工业发展较快的国家,开始制定防止大气污染和河流污染的单行法规。

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不少国家制定了综合性的环境保护基本法,还有很多国家在宪法里增加了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等)的内容。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各国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的环境政策和立法指导思想。在立法上引进了旨在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和预防为主方针的各项法律制度,如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许可证制度等。

——摘编自金瑞林主编《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材料二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对我国的自然环境形成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冲击,带来了自然环境、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的严重破坏。进入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在极“左”思想影响下,提出社会主义制度对环境污染具有天然免疫力的谬论,在发展的同时不考虑环境保护问题,使环境污染在失控的状态下迅速蔓延。在国际环境事件的警示和国内环境恶化的双重严峻形势下,1973年8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拟定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并由国务院发布实施。1974年,国务院颁布了我国第一个防治沿海海域污染的法规。1978年我国首次将环境保护工作列入国家根本大法,把环境保护确定为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责。

——摘编自薛惠锋等《世界、历史双重背景下的中国环境资源立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早期工业国家与现代各国在环境立法方面有哪些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推动早期工业国家和现代各国进行环境立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改革开放前我国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的原因。并指出我国这一时期环境资源立法的特点。

 

(1)不同:早期以防治污染为主,现代旨在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和预防为主方针;早期采用单行法规形式,现代各国制定了许多环境保护基本法,甚至将环境保护上升到宪法层面;早期主要针对当时的环境污染,现代各国加强了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保护的立法;早期仅限于一些工业发展较快的国家,现代各国普遍都通过立法保护环境。 原因早期:工业的发展造成环境污染,引发公害事件;公害事件引起群众的不满,危及社会的稳定;社会文明的进步。现代: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环境与发展的矛盾突出;国际社会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加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确立。 (2)原因:新中国成立后,工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重工业的发展;“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左”倾错误的影响;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淡薄;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 特点:环境资源立法整体比较滞后;环境资源立法规格高(环境保护被列入宪法),发展快;以行政法规为主。 【解析】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及分析理解的能力,第一小问的解答由材料一中“防止大气污染和河流污染”“立法上引进了旨在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和预防为主方针的各项法律制度”“单行法规”“不少国家制定了综合性的环境保护基本法,还有很多国家在宪法里增加了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等)的内容”“工业经济造成的环境污染”“开始制定防止大气污染和河流污染的单行法规”“很多国家在宪法里增加了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等)”“在一些工业发展较快的国家”“不少国家”、“还有很多国家”等信息分析归纳即可;第二小问的解答需要分为早期、现代国家两个方面分析,早期的需要结合材料一中“工业经济造成的环境污染是人类历史上出现的空前规模的人为的环境污染,有的已酿成公害事件”“这些公害事件的发生,引起了公民的骚动”“在一些工业发展较快的国家”等信息分析归纳,现代国家的分析需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环境与发展的矛盾突出,以及材料一中“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各国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的环境政策和立法指导思想”等信息分析归纳即可。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归纳的能力,第一小问的加大需要结合建国初期的时代背景分析,如重工业的发展、左倾错误的影响以、环保意识的不足以及生产力的低下等;第二小问的分析需要从整体立法、立法规格以及发展速度等方面分析归纳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88年,邓小平说:“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物价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过去,物价都由国家规定……这种违反价值规律的做法,一方面使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另一方面使国家背了一个很大的包袱……所以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理顺物价”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最大影响是

A. 符合经济规律,有利于经济发展

B. 提高农产品价格,调动农民积极性

C. 物价下降,有利于减轻国家负担

D. 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查看答案

1956年全国高考的作文题目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这个“幸福的年代里”可能会经历或看到

A. 人民高唱着“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

B. 到处张贴着“要坚决贯彻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标语

C. 广大工人热情投入到“大炼钢铁”运动中

D. 农民在各自的责任田内热火朝天地劳作

 

查看答案

20世纪60年代初,党和政府对国民经济实行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主要是由于

A. 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了三年自然灾害

B. 中苏交恶,苏联停止援助,加重国民经济困难

C. “大跃进”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D. 三年自然灾害导致经济严重困难

 

查看答案

在目前形势下,建立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商学兵互相结合的人民公社,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所必须采取的基本方针。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A. 经济发展指标过高

B. 过于追求生产力发展速度

C. 公有化程度过高

D. 社会形态转变过快

 

查看答案

梁治平在《市场·国家·公共领域》一文中指出:“市场是一种古老的制度。在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市场不但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存在,而且常常扮演着重要作用。然而,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两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材料反映新中国成立后

A. 商品贸易逐渐消失

B. “左”倾指导思想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C. 计划经济阻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

D. 计划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