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国近代交通工具不断进步。下列不属于交通领域变化趋势的是( ) A. 从国外传入...

中国近代交通工具不断进步。下列不属于交通领域变化趋势的是(  )

A. 从国外传入走向自主制造    B. 从封闭保守走向方便平民

C. 向海陆空立体发展    D. 向机械牵引力演进

 

B 【解析】从国外传入走向自主创造,例如轮船从国外引入,到1865年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蒸汽机轮船“黄鹊号”,故A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排除;从封闭保守走向方便平民,中国传统的交通工具不能说具有封闭保守的特点,故B错误,符合题意;向海陆空立体发展,近代的交通工具,陆地上有火车、汽车、电车等,空中有飞机,海上有轮船,呈现出向海陆空立体发展的趋势,故C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排除;向机械牵引力推进,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动力的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趋势,故D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既非君手书,又无君默记;虽署花字名,知谁箝缗尾。寻常并坐语,未遽悉心事,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只有斑斑墨,颇似临行泪。……”该诗歌吟咏的新事物是(  )

A. 电话    B. 电报

C. 邮寄信件    D. 电子邮件

 

查看答案

1876年,一首竹枝词中写道:“不须鲤寄与鸿传,电线音驰万里天。两地语言传顷刻,胜于羽箭疾离弦。”这反映出

A. 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 市民衣食住行的西化

C. 近代通迅技术传入中国

D. 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科技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下面是民国初期历年新注册工厂数量一览表(不包括矿山):

 

年份

民国元年

民国二年

民国三年

民国四年

民国五年

民国六年

民国七年

民国八年

工厂数

17

37

37

50

33

34

29

23

 

 

材料二下面是1933-1936年中国(国民政府)轻工业月平均生产指数增长表:

注:1933年月平均生产指数为100。

材料三漫画《财神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民国初期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并简要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怎样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哪个时期?对联中的“卖国”具体指把国家利益出卖给哪个国家?“一手遮天”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材料二宋代的“城市革命”,是中国城市从封建的农业经济泥沼中挣扎出来的第一步。这时,城市经济结构的多元化使整个社会结构呈现复杂局面,尤其是商品货币经济带来的新因素,也对人们的文化心理开始产生重大影响

——施亮《北宋的“城市革命”》

材料三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

——范文澜《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市”的特点。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宋代“城市革命”的具体表现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呈现出了哪些新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春秋时期的管子说:“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是以先王知众民、强兵、广地、富国之必生于粟也。”战国时期的韩非子也说“富国以农”“事本而禁末”。

材料二

材料三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重农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3)尽管在中国古代,农民“春耕夏耘”,但农业生产始终没有大的突破,温饱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