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

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渗之灾易招";火车飞行,"路稍有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中国的近代化不是一帆风顺的

B. 当时中国人不能接受西方先进技术

C. 当时火车安全性能不高

D. 修建铁路便利列强侵略中国

 

A 【解析】材料表明近代交通在中国遇到较大的阻力,这实质上反映出中国的近代化不是一帆风顺的,故A项正确;但是先进的中国人已经接受西方先进技术,故B项错误;C项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80年4月25日的上海《申报》发表了以下竹枝词:“无数关山一线通,人工巧制夺天工。”“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火树千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洋楼更比蜃楼好,谁读坡仙海市诗。”这反映了

A. 西方物质文明彻底改变了中国社会

B. 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

C. 中西文明在抵触中相互渗透

D. 民主革命思想起到开启民智作用

 

查看答案

中国近代交通工具不断进步。下列不属于交通领域变化趋势的是(  )

A. 从国外传入走向自主制造    B. 从封闭保守走向方便平民

C. 向海陆空立体发展    D. 向机械牵引力演进

 

查看答案

“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既非君手书,又无君默记;虽署花字名,知谁箝缗尾。寻常并坐语,未遽悉心事,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只有斑斑墨,颇似临行泪。……”该诗歌吟咏的新事物是(  )

A. 电话    B. 电报

C. 邮寄信件    D. 电子邮件

 

查看答案

1876年,一首竹枝词中写道:“不须鲤寄与鸿传,电线音驰万里天。两地语言传顷刻,胜于羽箭疾离弦。”这反映出

A. 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 市民衣食住行的西化

C. 近代通迅技术传入中国

D. 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科技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下面是民国初期历年新注册工厂数量一览表(不包括矿山):

 

年份

民国元年

民国二年

民国三年

民国四年

民国五年

民国六年

民国七年

民国八年

工厂数

17

37

37

50

33

34

29

23

 

 

材料二下面是1933-1936年中国(国民政府)轻工业月平均生产指数增长表:

注:1933年月平均生产指数为100。

材料三漫画《财神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民国初期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并简要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怎样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哪个时期?对联中的“卖国”具体指把国家利益出卖给哪个国家?“一手遮天”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