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870到1913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铁路发展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870到1913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铁路发展极为迅速。全世界铁路总长度由1870年的21万公里增加到1913年的110.2万公里,每年平均修建2万公里以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部分投资用于修建铁路,大量钢材用于轧制钢轨。……环世界的铁路网初步形成,大多数国家纳入了世界市场。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及世界市场的扩大,使这一时期的世界贸易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材料二 1875年,英国人在上海修建了长14.5公里的吴淞铁路,这是中国境内的第一条铁路。通车后,这个“破坏风水的怪物”引起了清朝保守势力的极大恐慌。1877年清政府用银28.5万两将这条铁路赎回,然后拆毁投入海中。1881年,开平煤矿请英国人设计唐山到胥各庄铁路。顽固派官僚认为火车的轰鸣与振动会“损伤地脉”,最后竟不行机车,而以骡马拖拽,唐胥铁路变成“马车铁道”。

——人教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三 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格局为之一变……至1911年,共建铁路8 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建的铁路占46%,贷款修建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铁路……为总率的14%。

——周积明《最初的世纪》

(1)结合材料一,分析世界铁路在1870到1913年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中国铁路建设的情况。

 

(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影响:重工业发展迅速,殖民体系形成,形成资本主义国家为核心的世界市场形成,世界贸易得到较快发展。 (2)情况:中国早期的铁路遭到封建保守势力的阻扰、破坏;甲午战后,中国铁路得到发展,但铁路里程很短,主要为外国人所修建。 【解析】(1)原因:根据“1870到1913年”可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得出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影响:根据“大量钢材用于轧制钢轨”得出重工业发展迅速,根据“大多数国家纳入了世界市场。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及世界市场的扩大,使这一时期的世界贸易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得出:殖民体系形成,形成资本主义国家为核心的世界市场形成,世界贸易得到较快发展。 (2)情况:根据“1877年清政府用银28.5万两将这条铁路赎回,然后拆毁投入海中”“最后竟不行机车,而以骡马拖拽”分析得出中国早期的铁路遭到封建保守势力的阻扰、破坏;根据“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格局为之一变”“中国人自建铁路……为总率的14%”得出甲午战后,中国铁路得到发展,但铁路里程很短,主要为外国人所修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有一首竹枝词中写道:“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

A. 铁路运输

B. 电报电信业

C. 航空事业

D. 航海事业

 

查看答案

“用铁线连缀不绝,陆路则架木杪,遇海则沉水中。司事者,……以铁线之一端画

字,其一端在千里外,即照此字写出,不逾晷刻也,”该通讯设施在中国最早出现

19世纪

A. 六十年代    B. 七十年代

C. 八十年代    D. 九十年代

 

查看答案

1890年前后,一位居住浙江余姚蒋村的小地主,从蒋村坐木船到宁波要花三天两夜,从宁波乘轮船到上海,路虽然远十倍,但一夜之间就到了。受此刺激,他后来要自己的儿子离开私塾到教会学校读书,学习西方制造。材料主要反映出

A. 交通工具的进步推动人的思想观念转变

B. 上海与浙江等周边地区的交通非常发达

C. 西方工业品的输入影响到民众生活习俗

D. 近代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查看答案

近代中国,“赶火车……赶轮船……赶汽车”成为新的社会俗语。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

②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

③新式交通工具运行时间相对固定

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腾讯历史频道推出《转型中国1864-1949》系列原创策划。策划以年份为单位,逐一梳理近代史关键命题。下列各项中可以作为1920年年度事件的是

A. 国共关系由合作走向破裂

B. 中国出现首个电报机房

C. 无线电台开始引入中国

D. 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开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