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董仲舒在其文章《高庙园灾对》中,用灾异观念解释辽东高庙和长陵高庙殿火灾的原因,遭...

董仲舒在其文章《高庙园灾对》中,用灾异观念解释辽东高庙和长陵高庙殿火灾的原因,遭到主父偃的告发,董仲舒差点被杀。据此可知,董伸舒的灾异观念意在

A. 借助天来限制君权

B. 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C. 阐述君权神授思想

D. 巩固儒家正统地位

 

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反映了儒学家反对君主暴政的意图,这就要求必须限制君主的权力,故A项正确;董仲舒并不反对君主专制,故排除A;材料反映了董仲舒天人感应的思想,没有阐述君权神授的主张,故B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儒家思想的地位,故D项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河南大学李振宏用数据库方法对西汉、东汉时期各10部名著的关键词出现次数进行了数据分析(如下表,单位:次)。由此可知两汉强调

时期

著作

西汉

《史记》《春秋繁露》等10部

970

1790

1612

1273

1282

359

574

918

东汉

《汉书》《论衡》等10部

822

1720

2052

1540

1922

539

643

1679

 

 

A. 礼乐文明

B. 以法治国

C. 以孝治国

D. 外儒内法

 

查看答案

在中国历史上,儒家、法家和道家思想都曾经是“大一统”政体下的治国理念。下列按其成为治国理念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儒家一法家一道家

B. 法家一道家一儒家

C. 法家一儒家一道家

D. 道家一法家一儒家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H·米歇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指出,“对于日本真正战败的原因,当事者和历史学家意见不一。负责进行(一般性空中)战略轰炸的人断言,即使没有原子弹,日本在1945年年底也就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出人意料地得到负责中国境内的空中作战的陈纳德将军的支持。他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但是有两个不变的和压倒一切的因素早已注定了日本的命运:首先是日本经济上的弱点——它的经济潜力只有美国的15%,……但是美国——这是第二个决定的因素

——出色地动员和发挥了自己的力量。”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概括材料中关于战胜日本“决定性因素”的观点。(要求: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文)

(2)如果站在“美国决定论——美国对战胜德意日法西斯起了决定性作用”的立场,你将用哪几个方面的史实论证这一观点?

(3)请结合史实从几个角度证明“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材料二

材料三1985年中共中央公布了关于科技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两项决定,以下摘引了这两项决定的部分要点:

现代科学技术是新的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随着世界新的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源泉,成为建设现代精神文明的重要基石。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任务,要求我们不但必须放手使用和努力提高现有的人才,而且要为90年代乃至下世纪初叶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规模地准备新的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级各类合作人才。……要解决人才问题,就必须使教育事业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有一个大的发展。

材料四和过去不同,科学已开始扮演最革命最积极的角色。这表现为,科学发现了新的物质和新的过程,特别表现为,在基础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产生了以前的生产实践不可能产生的一些全新的生产部门……在科学技术革命的条件下,实践本身就要求科学跑在技术、生产的前面,而生产则越来越变成科学的工艺体现。

——《苏联大百科全书》第三版

(1)指出材料一中提到的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大体时间。

(2)据材料二指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科技成就。

(3)上述材料基于哪些领域又是如何说明科技进步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的?并各举科技实例具体说明。

(4)结合所学知识及其有关材料,说明科技进步与教育发展、生产实践与科学发现之间的关系。

 

查看答案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的演变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时代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子和荀子都是孔子思想的追随者……他们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学说,但是他们就个人而言都未取得成功。……到底什么时候变革统治者才是合法的?废掉现存的王朝之后,怎样确定谁是老天指定的继承者呢?孟子的答案是聆听“人民”的呼声……这种理论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长河。

——【德】艾伯华《中国通史》

材料二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建立太学……太学把儒家学说——此时唯一已经发展到足以提供严格的知识训练的文化传统——作为基本课程。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管理中他仍然依靠法家学派关于政府原则的学说,通过把儒家思想作为官方的意识形态,汉武帝确保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的长期存在。

——《新全球史》

材料三宋朝的儒家学者从佛教中汲取了大量的灵感。由于他们的思想既反映了佛教的影响,也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价值观念,因此以新儒学而闻名。……在中国,新儒学自宋朝至20世纪初始终是官方认可的价值观念。

——《新全球史》

(1)据材料一,概括孟子关于君主施政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孟子在当时“未取得成功”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分析说明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能够长期存在的原因。

(3)据材料三,宋代儒学“新”在何处?有何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