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896年,李鸿章出访欧美时旁听了英国议员们的辩论,觉得那简直是一窝蜂似的吵架,...

1896年,李鸿章出访欧美时旁听了英国议员们的辩论,觉得那简直是一窝蜂似的吵架,无甚可观;而对记者关于美国资本在中国投资出路的问题,李鸿章的回答是:清国政府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但这些企业的自主权应掌握在清国政府手中。这表明李鸿章(  )

A. 反对政治变革、出卖国家主权

B. 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认识

C. 思想观念、政治立场已等同维新派

D. 政治观点与外交理念在当时中国是最先进的

 

B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没有关于出卖国家主权的内容,故A项错误;“觉得”“辩论”“无甚可观”说明反对西方议会制度,“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说明主张引进、发展西方经济,故B项正确;李鸿章归根到底维护的是清政府的封建专制统治,依然是地主阶级代表人物,没有转变为资产阶级,故C项错误;当时的中国已经有了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李鸿章代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中体西用的观点早在1895年的甲午战争失败中就已经被证明破产了,和维新派以及革命派的思想观念比较起来,这种观点是落后的,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刊行译书分类示意图。它主要表明当时

A. 翻译的书籍类型多种多样

B. 向西方学习思潮开始兴起

C. 学习西方更注重实用技术

D. 社会科学思想于中国无益

 

查看答案

铜活字印书在明代曾盛极一时,大体上是海内外学术界的共识。但辛德勇教授的最新研究指出,由于明朝铜资源紧张,原料昂贵,以及铜的硬度太高,中国过去缺乏大量刻制铜字的技术手段,事实上明朝并不存在铜活字印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史料实证贵在独树一帜    B. 研究者立场影响历史解释

C. 历史研究无法达成共识    D. 历史研究的结论可以争鸣

 

查看答案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李贽与路德确有相通之处”,这主要因为二人都

A. 敢于公开挑战当时权威思想

B.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C. 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D. 引领了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

 

查看答案

隋朝统一后编定了《切韵》,以金陵雅音和洛阳雅音为基础正音,融合南北朝官音形成长安官音,又称“汉音”、“秦音”。这一做法

A. 形成了最早的官方语言

B. 促进了地区交融与文化认同

C. 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D. 强化了北方的政治中心地位

 

查看答案

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理”即是“天理”,强调了它的道德性质,其竭力维护封建主义的“天理”;同时,他又反对思想僵化,大力提倡“致良知”。后来有些思想家对此作了改造,强调人的理性作用和独立思考。这说明

A. 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B. 其观点与程朱理学有本质上的不同

C. 这种观点包含了强调人的个体意识的因素

D. 理学解决了儒学衰微的问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