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塔戈拉认为,人以自身的感受获得知识,也以感性的欲望和私利的追求作为道德的标准,道德是因人而异的。这说明他
A. 主张以教育培养道德
B. 仍抱有传统神学观念
C. 持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D. 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赴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视察,沿途发表了重要讲话,即“南方谈话”,被称为新时期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又一个思想解放的“宣言书”。这主要是因为南方谈话
A.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 B.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重大问题
C.肯定了深圳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 D.明确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如下表为全国1977年﹣1982参加高考人数和录取率(人数:万人)
年份 | 参加人数 | 录取人数 | 录取率 |
1977 | 570 | 27 | 5% |
1978 | 610 | 40.2 | 7% |
1979 | 468 | 28 | 6% |
1980 | 333 | 28 | 8% |
1981 | 259 | 28 | 11% |
1982 | 187 | 32 | 17% |
对表格中参加考试人数最高峰值形成的历史因素是
A. 高等学校的盲目扩招
B. 政治运动对教育领域的冲击
C. 改革开放对教育的推动
D.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以后,依据根据地的教科书制度,我国将全国教科书的编辑、出版、发行权全部收归中央;195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成立,负责中小学教科书的编篡和发行,并建立完善的“国定制”教科书编审制度。这些举措
A. 有利于强化国家意志
B. 促进了义务教育的普及
C. 肃清了传统教育思想
D. 建立了真正的人民教育
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是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无议会利用,无组织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毛泽东在文中主要调强中国
A. 以坚持中心城市暴动的必要性
B. 大力组织工人运动的必要性
C. 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
D.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提到:孙中山看到了西方的民主、独立与繁荣,但也看到了西方为工业化问题所困扰。为预防资本集中他主张节制资本,为应对中国人口的增长超过土地面积的增长带来的土地问题他主张平均地权。这反映了孙中山
A. 深受中共民主革命思想影响
B. 立足中国国情又借鉴外来文明
C. 吸取了民主革命失败的教训
D. 侧重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