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习惯以文化为优先认同单位的古代士大夫,对明清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习惯以文化为优先认同单位的古代士大夫,对明清之际天崩地陷式的巨变实在难以接受。在他们看来,王朝的覆灭便等同于文明的灭绝。在这种痛苦感情的刺激下,以“华夷之分”提炼出来的民族主义,在当时的士人群体中颇具号召力。可当亡国的刻骨铭心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去,当满清皇权依靠文化的普世主义确立自己合法性的时候,这种激烈的民族主义也随之瓦解。

——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二卷》

材料二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过去”与“现在”不断交互和彼此制约的过程中逐步构建并于甲午后初步形成的。为救亡图存,维新派主张“满汉平等”,“合举国之民心”;立宪派主张“合族救国”;民国后,孙中山将“驱除鞑虏”转变为“民族平等,五族共和”,“使世界强国不敢轻视中国”。晚清中国思想界呈现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流动局面。但剖析各种思潮。不难发现民族主义贯穿其中。

——摘编自俞祖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类型及主导价值》等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明清之际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主要区别。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形成过程的特点,说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对民主革命与经济建设的积极作用。

 

(1)主要区别:前者侧重文化认同,后者强调国家观念;前者主张尊华贱夷,后者主张民族平等;前者受儒学影响,后者受两学影响;前者影响有限,后者影响深远。 (2)特点:受传统文化与西学共同影响;与救亡图存相结合;内涵不断丰富。 积极作用: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有助于推翻满清专制统治;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新三民主义成为国民革命的旗帜;抗日战争时期民族主义有助于全民族抗战。经济建设:实业救国思潮有助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民族主义的相关问题。从明清之际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主要区别,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特点及其积极作用等方面来分析。 (1)从材料“习惯以文化为优先认同单位的古代士大夫”“华夷之分”“亡国的刻骨铭心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去,…这种激烈的民族主义也随之瓦解”“合举国之民心”“民族平等,五族共和”“晚清中国思想界呈现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流动局面,但剖析各种思潮,不难发现民族主义贯穿其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答案。 (2)从材料“民族平等,五族共和”,“使世界强国不敢轻视中国”“在“过去”与“现在”不断交互和彼此制约的过程中遥步构建并于甲午后初步形成的”“为救亡图存”中可以分析出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形成过程的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辛亥革命的作用、新三民主义的影响和抗战时期的作用等方面来分析出对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对民主革命的积极作用。从实业救国方面来分析出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对经济建设的积极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国际企业管理学会主席阿兰·鲁格曼断言:“虽然存在着一些推动全球化的经济力量,但是更存在着极强的文化和政治壁垒……对于大多数(跨国公司的)其他生产部门和所有的服务业而言,区域化比全球化的意义更大。三极区域(美、欧、日)以异质性而不是同质性为特征。”该学者意在指出

A. 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并行不悖

B. 文化差异是多极化的主因

C. 跨国公司推动区域化集团发展

D. 经济全球化难以真正实现

 

查看答案

尼克松为改善中美关系,决定放宽对华贸易管制,农业部认为这是增益本国农业的大好机会;财政部认为此举有助于从中国大量获取原材料:而国防部则表示不满,认为出口的一些商品“可能会被中国用作军事或更大的战略用途”。这说明美国对华政策

A. 促进中美关系改善

B. 体现不同集团妥协

C. 彻底摆脱冷战思维

D.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查看答案

1970年苏联著名学者萨哈洛夫公开发表呼吁书,认为“(我们)所处的团境的根源不在于社会主义制度,而是在于反民主的传统和在于斯大林时期己制定,至今仍未被废除的公共行为的准则。”由此可知,该学者

A. 对斯大林持完全否定观点

B. 呼吁中央实行民主决策

C. 对困境根源没有清晰认识

D. 主张学习西方民主制度

 

查看答案

德意志历史上举办过数次宗教改革的百年纪念,受不同的历史处境影响,每次纪念活动的关注焦点与历史解释都有所变化。某年纪念活动关注信仰自由与政治自由的联合,反对奴役、不宽容与迷信,具有民族主义色彩。这一年应是

A. 1617年

B. 1717年

C. 1817年

D. 1917年

 

查看答案

雅典公民有权对公民大会已通过的决议提出控诉,如理由正当,陪审法庭将废除该决议,并处罚责任人。如控诉证据不足,则要处控诉者巨额罚金。据此可知雅典

A. 陪审法庭具有立法权

B. 司法审判效率低下

C. 公民享有法律否决权

D. 民主监督机制合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