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不同教科书关于辛亥革命的评述(摘选)。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 出处 |
“不但荡涤二百六十多年的耻……并且铲除四千余年君主专制的痕迹” | 南京国民政府教科书 |
“因为他们的势力颇盛,清国不能平定,就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的意思,把天下让给南京政府” | 日伪政权教科书 |
“虽表面上推翻了满清政府,但封建势力并未铲除” | 中共根据地教科书 |
A. 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
B. 辛亥革命促使清朝统治结束
C. 清帝退位但专制仍存
D. 孙中山为首革命派力量强大
1932年1月9日,中共临时中央作出决议:“过去正确的不占取大城市的策略,现在是不同了。要利用目前顺利的政治与军事的条件,占取一二个重要的中心城市,以开始革命在一省数省的首先胜利”。这一决议
A. 正确分析了中国革命形势
B. 要求战略转移以反对日本侵华
C. 指出了农村革命道路不足
D. 反映了革命道路探索的曲折性
下表为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对外部分借款的概况,由此可知当时
时间 | 承借人 | 货款人 | 用途 |
1861.11 | 江苏巡抚李鸿章署布政道吴煦 | 上海外商 | 雇船至安庆运淮军至上海 |
1862.6 | 苏松太道吴煦 | 英商怡和洋行 | “常胜军”饷银 |
1863.? | 江苏巡抚李鸿章 | 上海外商 | 部分湘军军饷 |
1863.? | 江苏巡抚李鸿章 | 上海美商洋行 | 上海会防局洋枪队军需等费 |
A.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不断扩大
B. 洋务运动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性
C. 清军的近代化程度逐渐提高
D.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中国革命
1936年初,南京国民政府制定《国防计划大纲草案》,具体规划了该年的军事任务,决定修筑上海至杭州、吴江至福山无锡至澄江三道国防线。这反映出南京国民政府
A. 企图维护独裁统治
B. 策划围剿革命根据地
C. 准备对日防御作战
D. 借抗战之机掠夺民财
西周时期,“天子千里,公侯百里,男五十里”,“公食贡,大夫食邑,土食田,庶人食力”。这反映了当时
A. 政治等级建立在土地占有的基础上
B. 重农已成为国家重要的经济政策
C. 利益分配不公导致了贵族间的矛盾
D. 关注民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邓小平曾指出:“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同志对全党起了领导作用……尽管名义上他没有当什么总书记或军委主席,他实际上对军队的指挥以及重大问题上的决策,都为别的领导人所承认。”这体现了( )
A.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B.中共已找到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C.中共领导人顾全大局唯真唯实 D.党与军队的关系得以最终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