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7世纪中期开始,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西方列强为拓展商品市场,加快对外殖民掠夺,把亚非拉地区很多国家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伴随着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天津被迫对外开埠通商。这一情况出现在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天津条约》
D. 《辛丑条约》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久爆发了朝鲜战争,美国海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致使台湾问题没能及时解决……后来发生了“文化大革命”,使对台工作受到严重干扰……30年来,我们党的三代领导人为追求祖国和平统一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在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方面先后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论述……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高票……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经过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实现了……第一次“汪辜会谈”。因李登辉和陈水扁“台独”立场干扰破坏,“海协会”和“海基会”中断联系多年……两岸政党高层领导的频繁接触,充分证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良好势头。
——纪念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
材料二1950年6月27日,杜鲁门又发表声明,宣称:“共产党占领台湾将直接威胁美国在太平洋的安全。”他还公开否定了美国在《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中的立场,声称:“台湾未来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对日和约的签订或经由联合国考虑。”
材料三美国政府15日对台海两岸正式启动空运直航、海运直航以及直接通邮表示欢迎。另外,“美国在台协会”新闻组长暨发言人何志也在昨天就两岸实现“大三通”表示,美国欢迎两岸“大三通”的建立,因为这对于区域和平有帮助。
——《东方日报》(2008年12月17日)
材料四我写的是一部抗争与泣血的回归史。“两岸统一”不是人为的遐想,也不是标语式的政治口号,而是被生生割裂的海峡两岸发自生命本身的呐喊,是历史与现实的必然。
——阎延文《台湾风云》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台湾问题的由来及阻碍台湾问题解决的因素。概括海峡两岸为解决台湾问题所作出的努力。
(2)根据材料一、二、三,指出美国对台湾问题的态度发生的转变。简要分析其原因。
(3)据材料四,为什么说两岸统一“是历史与现实的必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邓小平就香港问题与英国撒切尔夫人进行会谈,针对英方“主权换治权”的观点,邓小平明确指出: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材料二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不久,明确宣布:“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当年11月的联合国大会以99票对5票决议,把香港和澳门从殖民地名单中除去。
材料三根据国际法上的政府继承理论,因革命而发生的政府变动,新政府没有义务完全继承旧政府同外国政府签订的国际条约。
材料四:“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我国根据中国自己的情况提出来的,我们采取“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解决香港问题,是照顾香港的历史和现实情况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邓小平指出香港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2)根据二、三指出中国收回香港的法律依据。
(3)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香港问题为什么能解决?
据中国网刊载:1973年,毛泽东委托民主人士章士钊前往香港与台湾人士接触,商谈国共两党再度合作事宜;1975年,年迈的蒋介石思乡心切,委托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密约毛泽东访问台湾。这些做法:
A. 结束了两岸之间的军事对抗
B. 打破了两岸之间的隔绝状态
C. 宣告了和平统一方针的确立
D. 彰显了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1995年,《财富》杂志预言,香港在主权移交中国后将会衰落。但是在2007年6月,《财富》杂志说,“香港远没有死,并且几乎不会死。很明显对于经济的担忧已经过去了,中国没有干涉香港,而让它在‘一国两制’的承诺下继续繁荣昌盛。”美国《财富》杂志在香港主权问题上存在的疑虑和“道歉”主要说明
A. 香港远没有死,并且几乎不会死
B. 国民对香港经济发展的担忧已经过去
C. 中国政府并没有干涉香港
D. “一国两制”构想与实践富有活力
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传单30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一潮流促成了
A. 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
B. “九二共识”的达成
C. “和平统一”口号的提出
D. 海峡两岸“三通”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