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某项制度时说:“盖天下之大利莫如定,其大害莫如争。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这一制度是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禅让制
D. 郡县制
《史记》载:“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衅周,周乃摄行政当国。管叔、蔡叔髃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衅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诛管叔、放蔡叔髃。以徽子开代殷后,国于宋。”材料旨在说明
A. 周代分封先代贵族以维护统治秩序
B. 西周初期中央集权雏形已开始出现
C. 周初统治尚不稳固,分封制受到冲击
D. 宗法秩序受到冲击,周天子权威衰落
有学者指出:国君时常通过不断纳妾来显示自己的实力与财富,于是就有了同父异母的许多个儿子。在理论上,继承者首先是嫡长子,其次是嫡次子,如果没有嫡子,再考虑由庶子来继承。然而在实际运作中,一国之君或权臣之族可以根据其喜好,来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这使得各王子及其各自的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这一观点实质上( )
A. 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 B. 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的混乱
C. 反映了宗法制下对王权的争夺 D. 抨击了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弊端
《江州义门陈氏宗谱·旧碑碎语家言记》中载有唐宋朝廷旌表“义门陈氏”(累世同居的大家族)家族的缘由,上曰:“义门陈氏可旌者有三:一日齐家严肃;二日治事详密;三日报国急公。”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 唐宋经济发展推动家族势力发展
B. 陈氏势力强大巩固中央集权统治
C. 儒学修齐治平思想符合统治需要
D. 宗法制度不断强化扩大家族影响
陈旭麓说:“在二十四史众多的列传里,凡忠臣必然又是孝子。”这主要说明中国传统社会( )
A. 重视血缘 B. 君权至上意识浓厚
C. 家国一体观念 D. 家庭伦理道德至上
晋献公的曾祖父是晋穆侯的小儿子,晋献公夺取晋国国君位置后,为巩固其地位,将公族(大宗国君亲族)势力屠杀殆尽。从此晋国不再立公子、公孙为贵族,史称“晋无公族”。这样一来,政权就落到卿大夫手中,于是就有了韩赵魏三家分晋。这说明
A. 西周的分封制开始瓦解
B. 宗法制有利于政权稳定
C. 封建等级制度受到冲击
D. 家国体制退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