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帝时期,推行按人口平均授田、受田者负担国家赋役和兵役的均田制。从物质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该制度的作用是
A. 缓和北魏的阶级矛盾 B. 促使鲜卑族从游牧转向农耕
C. 创立了新的政治制度 D. 推动各民族间的进一步交融
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A. 封建化的过程 B. 农业化的过程
C. 工业化的过程 D. 汉化的过程
商鞅变法规定,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其目的除了改革旧的社会习俗,还有
A. 增加赋税收入
B. 提高军队战斗力
C. 严格控制人民
D. 打击贵族势力
战国初年,魏文侯即位后,任用李悝为相,推行变法。李悝的变法主张“食有劳而禄有功”,据此我们可以推断李悝变法
A. 从法律上确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 使魏国成为战国时代最强大的诸侯国
C. 为新兴地主阶级掌权创造了条件
D. 对其他诸侯国的变法起到了促进作用
商鞅变法措施中,触犯、打击旧贵族利益最根本、最直接的措施分别是
A. 制定秦律奖励军功
B. 重农抑商奖励军功
C. 建立县制废井田,开阡陌
D. 废井田,开阡陌奖励军功
近代中国在民主政治的道路上步履蹒跚,始终存在着进步与反动的较量。从辛亥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许多先进的中国人和政治力量为创建真正意义的民主政权和争取最广泛的民权不懈奋斗。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孙中山到南京就任临时政府大总统,沿途民众“排列香案恭迎”,不少人认为孙文博士就是新皇上。连追随孙中山进南京的革命者应夔成也对老百姓说:“你们知道吗?总统就是皇帝,我这个总务司长就是内务总管了。”
——《吴铁城回忆录》
材料二考共和国之原则,全国人民,俱有与闻政事之权利,惟国中事业至繁,不能人尽与政,故必选举议员,以组织国会,选举总统,以组织政府。议员与总统,既由国民选举,委托以全国之政权。
——《共和国教科书》(商务印书馆,1912版)
材料三蒋介石曾先后10次出现在《时代》封面上,并且是1937年《时代》年度人物。毛泽东曾先后12次出现在《时代》封面上。其中,1949年3月,毛泽东第一次成为《时代》封面人物。
(1)根据材料二归纳“共和”的含义,试分析当时发行教科书与材料一反映的现象之间的关系。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时代》周刊将上述两人分别列为1937年和1949年封面人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历史意义做简要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