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成。20年后,中国完成三大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建立。在中苏两国向社会主义过渡过程中
A.都制定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B.都曾出现过急躁冒进现象
C.都对民族资本主义实行和平赎买
D.都基本完成了国家工业化
《斯大林全集》载: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中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如果自己国内不能出产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如果停留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即不得不使国民经济受制于那些生产并输出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阶段,就不可能保证经济上的独立。停留在这个阶段就等于让自己隶属于世界资本。为此,苏联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
A. 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
B. 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
C. 统一计划调配各种资源
D. 优先发展重工业
1927年,胡适访问某国后颇有好感,便写信与人说:“此间的人正是我前日信中所说有理想与理想主义的政治家;他们的理想也许是我们爱自由的人不能完全赞同的,但他们的意志的专笃,却是我们不能不十分顶礼佩服的。他们在此做一个空前的伟大政治新试验……”据此判断,该国最有可能是指
A. 英国
B. 美国
C. 法国
D. 苏联
斯大林曾说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如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借款给苏联。”为摆脱这一困境,苏联实施了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农业集体化政策
D. 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列宁曾说“要挽救俄国……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会灭亡而不成其为独立国家”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位,迅速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现代化,这一成果主要得益于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 农业集体化运动
1929—1931年,美、德两国的工业生产额均跌落了约1/3。而苏联1929年的工业总生产量占全球的5%;1938年则占全球的18%。苏联的工业发展状况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主要原因是
A. 列宁发动十月革命
B. 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
C. 斯大林推行计划经济
D. 赫鲁晓夫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