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李述森曾说:“(俄国)要强国就必须大力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为了在短时间内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以强制措施将全体居民控制起来,特别是要控制农业,榨取农业。”他所论及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凯恩斯主义
D.斯大林体制
格鲁吉亚历史学家瓦赫坦·吉鲁利说:“大部分格鲁吉亚人把斯大林视为‘高于人类但略逊于神’的角色。”出现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 斯大林出生于格鲁吉亚的哥里城
B. 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C. 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击退了协约国干涉
D. 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巨大
苏联科学家李森科发展了一种称为“春化处理一的育种法,并借助于浮夸和弄虚作假来推广。1935年,他在一次演说中声称反对春化法的科学家:“不管他是在学术界,还是不在学术界,一个阶级敌人总是一个阶级敌人……,之后他被任命为全苏列宁农业科学院院长。直到1964年,李森科主义才彻底丧失了在苏联生物学界的垄断地位。据此可知
A.李森科的科研成果有重要科学价值
B.苏联科学家缺乏学术争论的勇气
C.李森科主义是苏联农业落后的根源
D.意识形态一度干扰苏联科学发展
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苏联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迅速上升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这种前所未有的成就具有国际性的影响,尤其是因为当时大萧条正使西方陷于困境。下列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独特实验是指新经济政策
B. 计划经济体制优于市场经济体制
C. 斯大林体制在当时发挥了积极作用
D. 苏联的成功主要是由于大萧条
1925年12月,苏联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斯大林认为,不是发展任何一种工业都是工业化,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一方针的特点是
A. 采用计划经济体制
B. 排斥市场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C. 优先发展重工业
D. 取消新经济政策
1936年11月,斯大林在就苏联宪法所作的报告中说:“由于苏联经济方面发生了这些变化,我国的社会阶级结构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
B. 富农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经被消灭
C.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在苏联确立
D. 赶走帝国主义干涉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