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
材料二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朝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
阅读下表,导致其中两个国家的制造业迅速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英、德、美、中四国制造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比例示意图
A. 殖民霸权的建立
B. 垄断程度较高
C. 封建因素的铲除
D. 欧亚移民涌入
有人说:“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这说明瓦特的发明 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最主要的因素是( )
A.资源因素 B.劳动力因素
C.市场因素 D.资金因素
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英国的重商主义者主张高工资,提出经济发展的“外国支付收入”理论,认为出口高附加值的产品意味着外国将为出口国家支付工资和利润。这一理论在当时得以实现的经济条件是( )
A.“光荣革命”后,英国社会进入稳定发展时期
B.海上霸主地位的确立使英国占据贸易优势
C.圈地运动为英国工业发展扩大了国内市场
D工业革命的完成,提高了英国商品的技术含量
“英国和荷兰商人组织了两个非常强大的股份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荷兰的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政府特许状赋予公司买卖和建立商埠的权利,为了公司的利益甚至有权发动战争。”这表明当时的股份公司
A. 政府建立但由商人经营
B. 是西欧殖民扩张的工具
C. 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D. 仍不具备资本主义性质
从16世纪初开始的一段时间里,欧洲各国进行的国际贸易由输出、交换或生产、获利组成。下表三组“商品”在甲、乙、丙三地流动。请判断甲、乙、丙分别是当时的哪三个地区
组别 | 甲 | 乙 | 丙 |
商品内容 | 盐、火器、五金、酒、布匹 | 糖、烟草、玉米 | 奴隶 |
A. 欧洲、美洲、非洲
B. 亚洲、美洲、非洲
C. 亚洲、美洲、欧洲
D. 欧洲、亚洲、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