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并不在于英国是否有权来征服印度,而在于印度被不列颠人征服是否要比被土耳其人、波斯人或俄国人征服好些。”下列观点最切合马克思这一论述的是( )
A. 英国有权征服印度
B. 英国侵略印度具有双重作用
C. 先进文明侵略落后文明值得肯定
D. 落后文明难以征服先进文明
“它加大了风量,提高了风压,增强了风力在炉中的穿透能力.这就大大地提高了生产能力.足够大的鼓风能力,足够大的炉子,是炼出生铁的必要条件.”材料中描述的“它”出现在
A. 汉代
B. 唐代
C. 宋代
D. 明清
《太平御览》载:杨(贵)妃宠爱特甚。宫中主贵妃刺绣者七百人,扬益及诸戚里每岁进衣服,布之於庭,光夺人目。下列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①宫中刺绣属于官营手工业
②扬州和益州丝织业发达
③唐代的丝织业代表古代最高水平
④唐代贵族生活攀比之风盛行。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周礼》中将妇女纺织生产称为“妇功”,并将之与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和农夫并列。这说明当时( )
A. 纺织业在社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
B. 男女平等,妇女的作用受到重视
C. 纺织业由国家经营管理,地位高
D. 主张实现多种经济形式均衡发展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主要方式,以下与其产生无关的是
A. 生产工具的改进 B. 耕作技术的进步
C. 土地私有制出现 D. 农产品的商品化
(题文)《吕氏春秋·审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 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 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C. 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D.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