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促成资本主义产生的因素,除了马克思所说的条件之外,还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促成资本主义产生的因素,除了马克思所说的条件之外,还有)法权体系和意识形态所决定的、国家的商业本位的根本态度,欧洲古代,加以经过文艺复兴积累起来的科学技术,合理经营(包括复式簿记)的知识,宗教革命,尤其是16世纪英国宗教纠纷中对天主教的深刻憎恶所激起的崇尚节俭积累的清教徒的上帝选民意识。

——顾准《资本的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发展》

材料二 历史学家黄仁宇说:“我只能推断,英国结束长达一个世纪的动荡后,在斯图亚特王朝的末期无意间开启通向现代发展的秘密之门,这一切纯属碰巧,而非刻意。”正如历史学家所言,英国是一个“原生自发型”的现代化国家,不列颠的崛起和现代化,是英国历史自然发展而远非外力强迫的结果,也是英国人在开拓世界市场的过程中自然完成的,以至于拿破仑将英国称为“小店主的国家”。

——《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列举英国在资本原始积累阶段所进行的重大历史事件。

(2)英国“开启通向现代发展的秘密之门”的“钥匙”是什么?“这一切纯属碰巧”吗?试作解释。

(3)为什么英国被拿破仑称为“小店主的国家”?

 

(1)重大历史事件:推行重商主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资产阶级革命。 (2)“钥匙”: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不是巧合。它是英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是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高及封建势力强大的产物;英国率先具备工业革命的基本条件。 (3)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英国通过“商业革命”和“奴隶贸易”等多种手段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资金);资产阶级革命后又率先进行了工业革命,生产大量产品(货源);然后以商品为媒介,以武力为后盾打开世界市场(销售)。所以,英国被称为“小店主的国家”。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本问是对材料一的理解和总结的能力的考查,其中“国家的商业本位的根本态度”“ 文艺复兴”“ 宗教革命”“ 16世纪英国宗教纠纷中”(2)首先答出促使英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历史事件,即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这一切不是偶然,是英国本身的国情和文化因素决定的,从国家的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和传统势力及文化因素考虑即可。(3)题目要求的是考虑“小店主的国家”即从国家的资金、商品和市场的角度来分析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内外学者眼中的中国宋代

   学 者 主 要 观 点

钱 穆(中国)贫弱的新中央: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始终摆脱不掉贫弱的命运。

  马克垚(中国)宋代经济远较唐代发达,城市繁荣,商业兴盛,生产力更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一些国外学者都认为中国在宋代已接近现代化,只是由于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使这一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

宫崎市定(日本)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魅力的时代。中国文明在开始时期比西亚落后得多,但是以后这种局面逐渐被扭转,到了宋代便超越西亚而居于世界最前列。

    埃狄纳?巴拉兹(法国)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到宋代已发育成熟;而近代中国的新因素,到宋代已显著呈现。因此,研究宋史,将有助于解决中国近代开端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孙隆基(美国)在探讨宋朝是否是世界“近代化”的早春,仍得用西方“近代化”的标准,如市场经济和货币经济的发达、都市化、政治的文官化、科技的新突破、思想与文化的世俗化及国际化等。这一组因素,宋代的中国似乎全部齐备,并且比西方提早五百年。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宋朝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同样重要的是宋朝时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生产了爆炸性的影响。

材料反映了国内外学者关于宋代历史地位的多种观点,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补充相关史实加以论证并说明所依据的观点或史学理论。(要求:史实和史学理论与观点之间的对应关系必须正确,论述充分。)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是一个以农立国,以农为本的国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下诏曰:“方今之务,在于力农。”以赵过为搜粟都尉。过能为代田,一亩三圳。岁代处,故曰代田。……用耦犁,二牛三人。一岁之收常过缦田亩一斛以上,善者倍之。……过试以离宫卒田其宫土需地,课得谷,皆多其旁田亩一斛以上。……至昭帝时,流民稍还,田野益辟,颇有畜积。

——《汉书·食货志上》

材料二 窃为四民之中,唯农最苦。农夫寒耕热耘,沾体涂足,戴星而作,戴星而息。蚕妇育蚕治茧,绩麻纺纬,缕缕而积之,寸寸而成之。其勤极矣。又水旱霜雹蝗,间为之灾。幸而收成……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矣。农夫蚕妇所食者糠籺而不足,所衣者绨褐而不完。直以世服田亩,不知舍此之外有何可生之路耳。

——司马光《温国文正公文集》卷48

材料三 在传统时代,所谓农业生产结构,其主要生产要素可归纳为四项(1) 耕地,(2) 作物,(3) 农具,(4) 劳力。……农业负担过重,这是一个比起小农经济的生产结构不符合现代要求更为严重,更为致命的病症。……中国的传统农业,无论从其现实的经济效益,还是潜在的发展可能,它自身不是不能转变,而是其“自转变”的通道,受到来自帝国政治、经济体制的阻扼,被堵塞以致堵死。……农业经济效果、历史效应,不只取决于它生产的内环境,还要受制于它的外部环境的有利与否。对传统中国而言,后者更是致命性的障碍。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哪些进步的农业生产技术?农业技术的进步对农业产生怎样的作用?体现了怎样的特点?

(2) 根据材料二,归纳司马光认为“唯农最苦”的原因是什么?导致农民“不知舍此之外有何可生之路”的政策性因素是什么?

(3) 材料三中的“内环境”与“外环境”分别指什么?结合材料一、二,你如何认识材料三的观点?

 

查看答案

20世纪初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主席西奥多·维尔反感无序竞争,认为公司最好垄断,而且垄断公司有义务为国家服务。他认为公司不应把股东利益放第一位,而应把为人民服务放第一位。公司把电话线路铺设到不能带来盈利的边远地区,而且把电话业务的定价权交给了政府。这说明该企业

A. 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

B. 渗透到各个生产环节

C. 已与国家政权相结合

D. 兼顾经济与社会效益

 

查看答案

“管理的集中,以保证少数上层领导人大权独揽来维持规定的价格标准;消除竞争,以杜绝外国竞争的保护关税来保证在市场上的稳固地位;以较少数企业、但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方法,来实现生产率的提高。材料所述积极影响的直接推动因素是

A. 新航路开辟

B. 早期殖民扩张

C. 第一次工业革命

D. 第二次工业革命

 

查看答案

1624年英国制定《垄断法》,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给发明专利予以肯定。有学者指出,英国若无1624年的《垄断法》,那么“18世纪纺织工业中资本主义发展具有决定性的那些发明就末必有可能出现”。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专利制度推动了技术创新

B. 政府利用法律保护个人的权益

C. 垄断法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D. 垄断法推动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