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中国销往外国的面粉数量,从1914年的不足7万担上升到1915年的近20万担,到1918年已超过200万担,1920年更接近400万担。中国面粉外销数量剧增主要得益于
A. 政府奖励实业的措施
B. 民众抵制洋货的运动
C. 国内面粉工业的发展
D. 国际市场需求的扩大
民国初年政府颁布《公司保息条例》规定拨存公债券2000万元作为基金,对棉纺织业,毛纺织业、制铁业制丝业等六类新办企业给予三年保息,还颁布了《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减少了企业的注册费,这反映了 ( )
A. 政府引导社会投资创办企业 B. 中国轻工业占工业比重较小
C. 民族工业发展困难基本消除 D. 欧洲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买办”一词,明代专指对宫廷供应用品的商人;清初专指为居住广东商馆的外商服务的中国公行的采买人或管事人。鸦片战争后,废止公行制度,外商乃雇选当地中国商人代理买卖,沿称买办。以下与之相关评价,正确的是
A.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基本要求与买办一致
B. 中国的近代化客观上因买办的出现得到了推动
C. 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买办
D. 帮助西方列强进行军事侵略是买办的主要任务
“自道光年间(1821—1850),西人……操贸易之权,逐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由此可见
A. 政府统治危机严重
B. 中国已经全面开放
C. 自然经济正在解体
D. 民族矛盾非常尖锐
淸顺治年间颁布“迁海令”,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出海。而到了雍正时期“开闽省洋禁”,允许浙江“一体贸易”。以下关于这两种记载说法正确的是
A. 淸政府允许民间对外贸易
B. 淸政府一度开放海禁但控制严格
C. 淸政府放弃了海禁政策
D. 淸政府禁止外国商人来中国贸易
有学者研究认为,“重农抑商”政策的出现,除了其经济原因或物质方面的原因外,还有文化方面的原因。文化方面的原因有可能是
A. 巩固专制主义国家统治基础 B. 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C. “别人富、自己穷”的不忿之情 D. “重义轻利”观念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