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87年,基督教传教士傅兰雅、狄考文等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至1890年共编出教科书98种。1897年,师范生陈懋治等人合编《蒙学读本》,“是为我国人自编教材之始”。1898年吴稚晖等人在无锡亦自编教材,凡分七编。“前三编,就眼前浅近之物,引起儿童之兴趣。四编专重德育。五编专重智育,采辑子部喻言。六编注重作文修辞。七编选史汉诸子及唐宋名家论说。”庚子以后,随着大批日文西书的译介,特别是成套教科书的引进,经过许多有识之士的努力,中国新式教科书的体系才真正建立起来。其间,商务印书馆和文明书局做出了重大贡献。1906年,学部公布审定通行的教科书名单,蒙学教科书主要为文明书局所出。
——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蒙学教科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蒙学教科书发展的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制度是一个社会的博弈规则,或者更规范一点说,它们是一些人为设计的、型塑人们互动关系的约束。制度变迁决定了人类历史中的社会演化方式,因而是理解历史变迁的关键。制度对经济绩效的影响是无可争议的,不同经济的长期绩效差异从根本上受制度深化方式的影响,这也是毋庸置疑的。
——道格拉斯·C·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
解读材料,围绕“制度变迁与人类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贫困问题是世界各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的问题。人们对待贫困问题的态度,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历史发展状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按照贫困户的收入来源、财产状况、家庭劳动力等因素将其分为极贫、次贫等层级,给予不同的救济扶助。古代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还注重采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如采用招商赈济、以工代赈等方式。政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制定系统性扶持办法,如政府资助贫民春耕的种子。规定扶贫是各政权的重要职责,需设立独孤园等恤养老幼贫疾的常设机构。北朝在以“三长制”重建乡里机构时,特别强调三长有照顾乡里贫弱的责任。
——摘编自孙竞、张文《中国古代扶贫实践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1601年的“济贫法”,是英国社会福利史上长期占有重要地位的文件。它实际上是都铎王朝在不同时期针对贫民制定颁布的各种有关法律的汇编。
其主要内容是:地方教区负有救助贫民的义务;国家开征救贫税,作为各种济贫活动费用的专项开支……法令推广在伦敦首先实施的感化院制度。
——改编自卢海生《试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济贫法的调整》
材料三 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政府一般对经济和社会生活持自由放任式的不干预态度,人们认为穷人应该对自己的贫困负责,政府没有义务为了帮助穷人们人为地改变市场竞争和淘汰法则。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人逐渐承认贫困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更多的是由社会原因造成的,政府该介入社会福利事业。
——牛文光《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扶贫实践的特点。
(2)概括材料二中17世纪英国济贫制度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01年“济贫法”出台的主要社会背景。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30年代前后美国政府对待贫困问题态度的变化,这反映了经济学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为解决美国的贫困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
(4)综合上述,谈谈你对贫困问题的认识。
1960年,石油生产国伊拉克、沙特阿拉伯、伊朗等国家建立石油输出国组织,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反对旧的世界经济秩序的要求。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A. 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
B. 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
C. 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
D. 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以下是1990年和2003年不同类型国家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
表中数据表明
A. 高收入国家越来越忽视农业生产
B. 中低收入国家各产业间发展均衡
C. 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基本相同
D. 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呈现平衡发展
1902年,蔡元培在上海创办爱国女校,学校开设有炸药制造技术等相关课程,并认为女子适合从事暗杀活动。这反映出当时
A. 人才培养注重职业技能
B. 政治风潮影响新式教育
C. 女性社会地位明显提高
D. 办学思想体现兼容并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