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下列表格,据此可知( )
汉帝 | 太尉 | 在任时间 | 任前职位 | 去职原因 | 备注 |
高祖 | 卢绾 | 公元前205—前202年 | 列侯 | 迁燕王 | 高祖世交 |
周勃 | 公元前196—前196年 | 列侯 | 罢省 |
| |
惠帝 | 周勃 | 公元前184—前179年 | 列侯 | 迁丞相 | 高祖遗命 |
文帝 | 灌婴 | 公元前179—前177年 | 将军 | 迁丞相 |
|
景帝 | 周亚夫 | 公元前154—前150年 | 中尉 | 迁丞相 |
|
A.汉初为加强皇权太尉省置无常 B.当时各地封国削弱了中央集权
C.太尉大多为皇帝亲信而得以提拔 D.国家政局稳定已不需要设置太尉
清代学者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指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即使因其不贤而易置之,而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其民之视听不能尽属于天子。故常散而不能聚,弱而不强。其易而县邑也,则不然……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
可见县邑制的出现( )
A. 完成了封建专制国家的统一 B. 维系了君臣间的宗法关系
C. 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根源 D. 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秦国在征服六国的同时,就要使秦文化也征服关东诸国的文化。因此,秦朝采用了相关的有效制度,来保障秦国对六国的文化影响。”材料观点说明( )
A.分封制促进了文化的融合 B.焚书坑儒保障了文化专制
C.郡县制加强了文化的统一 D.郡国制实现了文化的征服
史学家钱穆在论及唐代的科举时说:“唐代门第势力正盛,在那时推行考试,应考的还是有许多是门第子弟。门第子弟在家庭中有家教熏染,并已早懂得许多政治掌故,一旦从政,比较有办法。如是积渐到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他们除却留心应考的科目,专心在文选诗赋,或是经籍记诵外,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门第教训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钱穆认为唐代的科举制( )
A摧毁了门阀政治 B扩大了政权基础
C促进了社会公平 D与人才培养脱节
清朝前期,对于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八位宗室王公给予了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俗称“铁帽子王”,他们均在京城设王府居住,所有俸禄待遇、王府官员、护卫等全部纳入国家统一管理,由宗人府按规定给予。这一做法
A. 根本目的是保证宗室贵族特权
B. 严重威胁君主专制统治
C. 体现清朝务实灵活的统治策略
D. 容易造成军阀割据局面
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 )
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
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
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
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