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提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生态文明,需借鉴历史经验教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极其恶劣的居住环境,不容忽视的大气污染,日益严峻的河流污染,这些对英国社会造成持久而深远的危害。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除了受工业化时期的技术制约以外,还与当时人们对环境污染的漠视态度以及“自由放任”的工业化模式有关。
——刘金源《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材料二、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工人阶级提出了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并将此作为自己的基本权利。值得注意的是,在工人阶级的这些要求中,实际上也包括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消除环境污染等内容……。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在1842年发表了调查报告《英国劳动人口卫生状况》,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换来了环境的改善,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材料三、下图显示了工业化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
(注: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是工业化初期阶段;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是工业化起飞阶段;从20世纪中期到20世纪末,是以高技术产业为主的后工业化阶段;20世纪末至今,是信息化阶段。)
(1)英国在工业化时期出现了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据材料一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治理生态环境的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在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对当今中国有何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摘编自黄梅戏《天仙配·夫妻双双把家还》
材料二郡城之东,皆习织业。织文曰“缎”,方空曰“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缎工立花桥;纱工立广化寺桥;以车纺丝者曰“车匠”,立濂溪桥。什佰为伍,延颈而望,如流民相聚,粥后俱各散归,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676引《苏州府志》
材料三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清】黄遵宪《番客篇》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唱词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具有怎样的基本特点?
(2)材料二中“匠”与“主”之间的关系怎样?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关系”发展缓慢的政策原因。
(3)材料三黄遵宪诗中所说的“大错”指什么?从历史的角度看,它“错”在哪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至19世纪前期英国城市人口统计表
时期 | 农村人口数 | 城市人口数 |
16世纪 | 337.5万 | 112.5万 |
19世纪前期 | 400万左右 | 900万左右 |
(1)材料一反映了英国出现什么趋势?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是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发展的时期。首先,民族统一、改革和革命运动的浪潮席卷欧洲和北美洲,资产阶级从此掌握了政权,加速了这些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其次,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亚、非、拉美诸国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
(2)根据材料二,归纳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给亚非拉国家带来什么影响?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经曲折(如图2),导致图中两次发展低谷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中国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帝国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
C.政府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 D.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
A. 有利于中国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资本的积累
B. 有利于催生国内市场的扩大和自由劳动力的增加
C. 使自然经济逐步被近代资本主义企业所取代
D. 使中国赶上并很快融入到世界经济的大潮中
下列表述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史实不符的是( )
A.汽船的发明改变了水上运输的状况
B.发电机的问世使电力成为一种新能源
C.无线电报的出现增强了各国的联系
D.内燃机的创制推动了石化工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