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教育始终是传承文化和时代精神的最重要途径。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清代书院(有别于官学的另一种教育系统)的课程设置与地方官学、国子监的课程设置相近,以四书五经为主。19世纪60年代起,我国出现一批新式学堂,开设了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算、军械、行军布阵等课程。
材料二“文化大革命”对中国教育事业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使中国在一个时期内出现了“文化断层”、“人才断层”的局面,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随着教育的全方位改革,中国教育发展迈入一个新台阶。
——历史风云网
(1)据材料一,概括回答19世纪60年代起的新式学堂与清代书院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推动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措施。
报载:1958年8月8日,经过北大东语系朝鲜语专业师生一周的奋战,一本2万词条、100万字的《汉朝辞典》被作为“特大号卫星”放上了天,而这仅仅是3400多颗“卫星”中的稍微璀璨一点的一颗。这说明
A.教育大跃进现象严重 B.“双百”方针全面贯彻
C.新中国科技发展迅速 D.“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1952年下半年开始,全国高等学校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下表为调整后工科生和文科生占在校生的比例变化情况。这一调整
年份
| 1949年
| 1953年
| 1965年
|
工科生占在校生比例
| 26.2%
| 37.7%
| 43.8%
|
文科生占在校生比例
| 33.1%
| 14.9%
| 6.8%(1962年数据)
|
A. 适应了经济建设需要
B. 符合教育自身发展规律
C. 确保了人才结构合理
D. 促进教育体系更加完善
1977年12月,全国570万青年参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统一招生考试,以下情景在当时的考场可能出现的是
A. 考场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B. 考场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横幅
C. 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大红标语
D. 特写:语文试卷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A.“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需要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邓小平在1988年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长远看,要注重教育和科技……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些,甚至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发展了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理论
B. 为我国的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
C. 有利于我国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D. 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