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地理大发现,将世界逐渐连成了一个相互交流、影响和融合的整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地理大发现,将世界逐渐连成了一个相互交流、影响和融合的整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地理大发现)首先是引起了所谓“商业上的革命”,直接表现为世界市场的扩大,商路及商业中心的转移和商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刘明翰《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材料二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探索,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都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马克思

材料三英国是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到19世纪中叶,它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工厂”,它的工业产品在世界大多数国家畅销无阻……可以说,这时期已经形成了以英国为核心的世界市场。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下册)》

(1)材料一中的“地理大发现”指的是什么事件?“商路及商业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

(2)根据材料二,归纳殖民者的罪行。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1)事件:新航路的开辟;转移: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掠夺财富;屠杀居民;贩卖黑奴。 (3)新航路开辟(地理大发现)促成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 殖民扩张和掠夺扩大了世界市场 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的初步(基本)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地理大发现作为教材中的一个子目讲的就是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影响深远,其中对于商路和商业中心的影响就是将商业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给出的是殖民者的残酷统治。资本原始积累是一个非常残酷的过程,总是要以一部分人的利益为牺牲。在殖民者侵掠的过程中,掠夺财富,屠杀居民,贩卖黑奴以及欺诈性贸易都是他们行使的手段。 (3)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经过了雏形到拓展以及基本形成到最终确立的四个阶段。第一步就是地理大发现促进了世界市场的雏形,殖民扩张使世界更加联系紧密。工业革命在经济领域的爆发是世界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A. 活字印刷术

B. 造纸术

C. 指南针

D. 火药与火器

 

查看答案

史学家陈旭麓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写到:“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可以说:代代相承,变化微渐。但是,在明清之际,中国社会一度出现过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下列思想中属于材料中所说的“转变迹象”的是

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C.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D. “为政,不在用一己之长,而贵于有以来天下之善”

 

查看答案

董仲舒认为人性中阴阳二气化合出的“仁”和“欲”皆是为了“生”。“生”并没有善恶之别,只是当“欲”过分泛滥以至于妨害了“仁”,这才称其为恶。但是程朱理学认为阴阳二气的组合不一,导致了人性的差别。这种差别使得阳气即“本心”常被阴气即“人欲”所遮蔽,进而把“人欲”归结为恶。由此可知(  )

A. 董仲舒借鉴了道教的阴阳五行说

B. 程朱理学否定了董仲舒的人性观

C. 两者皆认为人性与阴阳二气有关

D. 两者皆认为三纲五常为万物本源

 

查看答案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

A. 培养人才,经世致用

B. 弘扬道德,规范言行

C. 富足百姓,移风易俗

D. 教化民众,静心明志

 

查看答案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对以上思想理解不正确的是

A. 矛头直指君主专制,具有一定的启蒙色彩

B. 否定帝权,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的统治地位

C. 猛烈批判君主制度,有利于明清之际的思想活跃

D. 虽不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但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