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32-1933年,乌克兰发生粮荒,斯大林动用警察、国家安全机构强行征粮,致使...

1932-1933年,乌克兰发生粮荒,斯大林动用警察、国家安全机构强行征粮,致使乌克兰地区约400万人因缺粮而死亡。对此苏联政府不但不予以粮食援助,而是继续向该地区征粮。斯大林此举旨在

A. 备战反法西斯战争

B. 保证工业化的优先发展

C. 消除城乡之间差别

D. 推动农民走集体化之路

 

B 【解析】1932-1933年苏联并没有法西斯侵略的威胁,故A错误;当时斯大林模式牺牲农业保证工业化的优先发展,故强行征粮,故B正确;斯大林的目的并不是消除城乡之间差别,故C错误;当时农业集体化已经完成,故D错误。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近代德国统一后的一幅政治漫画《德国的未来》,帽子为普鲁士军盔,帽子下的人是德国民众。这一作品

A. 体现了统一战争成果受到侵蚀破坏

B. 反映了普鲁士在联邦中的主导地位

C. 说明统一战争影响了德国历史发展

D. 表明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军队的专权

 

查看答案

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了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苏格拉底强调的是

A. 物质生活

B. 科学精神

C. 自由权利

D. 理性价值

 

查看答案

下表吕思勉《白话国史》一书的遭遇表明

A. 史学观点应有充分的实证材料支持

B. 政治严重束缚学术研究的自由

C. 历史人物的评价受时代需求的制约

D. 历史真相随时代变迁日益清晰

 

查看答案

义和团运动无疑更具有反侵略的勇气,除个别例外,当时的改良派、革命派对义和团评论皆多持贬义;而东南地区的洋务派督抚却走向反帝斗争的对立面,热衷于与西方国家合作,建立了“东南互保”。可见当时

A. 在维护民族利益方面存在不同方式

B. 南方地区的革命斗争受到严重压制

C. 政府态度左右各方势力的政治立场

D. 西方侵略主要集中于中国北方地区

 

查看答案

鸦片战争前,包世臣指出:小民计工授值皆以钱,而商贾转输百货则以银,其卖于市也,又科银价以定于钱数,是故银少则价高,银价高则物值昂;又民户完赋亦以银折,银价高则折钱多;(于是)小民重困。依据材料可推知

A. 鸦片走私影响到民众的生活

B. 银贵钱贱导致小农经济瓦解

C. 白银开始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D. 商品经济发展获取优越条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