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经过改造,符合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开始在中国社会中占据统治地位。西汉时期对儒家思想的改造表现为
A.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B. “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D.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西方学者认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材料中的“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是指
A. 民贵君轻
B. 天人感应
C. 三纲五常
D. 和谐中庸
工业区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和欧洲,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百家争鸣”和宗教改革 B.“罢黜百家”和文艺复兴
C.“罢黜百家”和启蒙运动 D.“百家争鸣”和智者运动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B. 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C. “制天命而用之” D. “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予日,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后世学者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以下主张符合后世学者观点的是( )
A. “吃饭穿衣,即是人伦物理”
B. “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C. “天地之符,阴阳之副,常设于身,身犹天也”
D.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这则材料说明孔子提倡
A. 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 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己
C. 克己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D. 仁政治国,人际关系要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