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则...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在此,顾炎武

A. 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 提倡“经世致用

C. 主张以德治淳化社会风气”

D. 主张加强君主权力

 

C 【解析】“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主要意思是朝廷要有教化,那么就会形成好的风气,教化指的是德治,用德治来净化社会风气,故C正确;材料中未强调个人社会责任的信息,故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经世致用的思想观点,故B错误;材料中阐述的主题是德治净化社会风气,不涉及加强君主权力的问题,故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张岱年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这里的“先天不足”是指(  )

A. 知识分子群体不够强大    B.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不够充分

C. 民众的公民意识尚未觉醒    D. 专制集权体制顽固持久

 

查看答案

王阳明说:“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 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心之所发处便是行,一念不善,便是恶行”。对该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

A. 目的是为了加强人的道德修养    B. 体现了“知行合一”的认识论学说

C. 正确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D. 认为良知是存在人们心中的天理

 

查看答案

理学的产生,标志着儒家思想已进入了哲理化、思辨化的阶段。下列有关的理解,较为确切的是(    

A.理就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理是人生就固有的思想观念

C.理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道德

D.理就是最高统治者的主观意志

 

查看答案

开元十年,唐玄宗向天下颁布他写的《孝经注》,开元二十一年,玄宗又完成了《御注道德经》,开元二十二年又颁布了他注释的《金刚经》。唐玄宗的这一做法:    

A.推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是商品经济和市民阶层发展的体现

C.有利于后世儒学的创新发展

D.违背中国传统思想发展的主流趋势

 

查看答案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经过改造,符合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开始在中国社会中占据统治地位。西汉时期对儒家思想的改造表现为

A.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B. “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D.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