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政治文明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摘自《王国维遗书》之《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秦汉时期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它经过历朝的完善,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君权与相权的斗争,反映了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轨迹。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哪两种政治制度?依据材料指出两者之间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并指出秦朝是如何破解的?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轨迹呈现怎样的演变趋势?
黄宗羲被蔡元培称为中国的卢梭,他的《明夷待访录》被认为是中国的《人权宣言》,这一提法的依据是
A. 批判君主专制,具有启蒙作用
B. 倡导开明政治,效仿西方制度
C. 否定传统文化,促进民主发展
D. 提出主权在民,主张平等自由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说:“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下列不能反映材料观点的是
A. 主张以相权来制约君权
B. 提出了新的近代社会方案
C. 提倡以学校议政来修补封建制度
D. 认为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在此,顾炎武
A. 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 提倡“经世致用
C. 主张以德治淳化社会风气”
D. 主张加强君主权力
张岱年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这里的“先天不足”是指( )
A. 知识分子群体不够强大 B.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不够充分
C. 民众的公民意识尚未觉醒 D. 专制集权体制顽固持久
王阳明说:“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 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心之所发处便是行,一念不善,便是恶行”。对该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
A. 目的是为了加强人的道德修养 B. 体现了“知行合一”的认识论学说
C. 正确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D. 认为良知是存在人们心中的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