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太上(统治的最高境界),不知有之(人民并不感觉到统治者的存在);其次,亲而誉之...

“太上(统治的最高境界),不知有之(人民并不感觉到统治者的存在);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材料反映的主要政治主张是

A. 为政以德

B. 刑、德并用

C. 小国寡民

D. 无为而治

 

D 【解析】由材料中的“不知有之”“自然”等信息可判断该主张属于老子的思想,属于老子的政治主张“无为而治”。故答案为D项。AB两项不属于老子的主张,C项与材料无关,均可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史学家吕思勉在《先秦学术概论》中提到:“道家之学,实为诸家之纲领。诸家皆于明一节之用,道家则总揽其全,诸家皆其用,而道家则其体。”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说:“中国文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而这棵参天大树的根在道家。”两者对道家思想高度肯定的主要依据是道家

A. 哲学有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B. “无为而治”的理念影响深远

C. 经典著作充满了中国人的智慧

D. 对世界本原进行了深入探讨

 

查看答案

终孔子一生,他的学说也未能得到当时统治者的赏识。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 他的无为而治的思想不能够为新兴的地主阶级所采纳

B. 他的学说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C. 他的学说主张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不符合当时争霸战争的需要

D. 孔子一生主要致力于教育事业,对传播他的思想不感兴趣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神宗时,吕坤在奏疏中说:“洮兰之间小民,织造贩货以糊口,……弃业桑农者数百万人,提花染色,日夜无休。”……杭州人张瀚的祖先,成化末年有织机一张,从事纺织,所织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家业大饶”,成为雇佣“机工”的“机户”了。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民国初期历年新注册工厂数量一览表(不包括矿山,单位:家)

年份

民国

元年

民国

二年

民国

三年

民国

四年

民国

五年

民国

六年

民国

七年

民国

八年

工厂数

17

37

37

50

33

34

29

23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出现的新的经济现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主要经济因素。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它与材料三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3)材料三说明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根据材料四,分析民国初期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并简要分析原因。

 

查看答案

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学者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请你对下述问题表达自己的见解。

材料一

(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

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引者按:若干代以后真的还是“供应不会枯竭”吗?)

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余教堂尖顶的图景。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1)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

(2)指出近代蒸汽动力技术产生的主要原因。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发展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是哪两个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最重要的成就是什么?它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什么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发展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

(4)科技改善生活。我们今天还有哪些生活用品利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查看答案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地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摘自《诗经.小雅》

材料二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明清时期,从全球角度看,在思想革命、科学革命、政治革命与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西方国家已在从农耕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路径上高歌猛进。由于明清两朝统治者未能认清时代潮流,采取了逆大势而行的政策,社会转型因此难以启动。直到鸦片战争爆发,在西方坚船利炮的逼迫下,中国才开始艰难地探索现代化的路径。

——摘编自徐小宁《中国古代历史中的社会转型》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种土地制度有什么特点?

(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改革或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涉及到土地问题,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述有关措施及其作用。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在近代化道路上“难以启动”的原因。这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