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37年,将介石指出,“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

1937年,将介石指出,“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使我们的民族做一个堪与各国并立于世界的民族。”据此可知

A. 广大民众积极参与抗日活动

B. 国民政府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C. 民族意识的觉醒关系抗日大局

D. 抗日民族统--战线尚未建立

 

C 【解析】“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等字眼意在强调“民心即民族意识的觉醒”对抗日大局的重要性,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民心即民族意识的觉醒而非强调广大民众积极参与抗日活动,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国民政府坚持的是偏面抗战路线,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1937年抗日民族统--战线已经初步建立,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下表可以看出

A. 一战期间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B. 解放战争时期官僚资本急剧膨胀

C. 二战前的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

D. 中国产业资本的估值与事实不符

 

查看答案

“中体西用”的现实价值在于使“西学为用”合法化,中学一统天下的封闭僵化局面得以改变。“用夷变夏”不再是中国思想界争论的主要问题,是否应该对中国的传统体制进行某些改变成为被关注和思考的问题。这说明“中体西用”的主张在当时

A. 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B.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C. 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D. 指导了中国社会的政治变革

 

查看答案

在明清江南市镇,四里八乡的农民到这里来出售自家生产的商品,天南海北的商贾到这里来收购畅销于国内外的各种商品,并把它们运销到全国各地的市场。这说明,明清江南市镇

A. 推动了长途贩运贸易

B. 具有开放性和进取性

C. 是农业商品化的结果

D. 成为全国性商贸城市

 

查看答案

宋神宗打算杀掉一个职位不算太高的转运使,宰相蔡确反对,理由是“祖宗以来,未尝杀士人。”宋神宗又准备把这个转运使刺配,门下侍郎章惊认为“如此,即不若杀之”,原因是“士可杀,不可辱。”宋神宗于是感叹:“快意事更做不得一件!”这一故事从本质上说明了当时

A. 皇帝成为虚位君主

B. 中央内部矛盾尖锐

C. 士人地位空前提高

D. 官僚政治较为成熟

 

查看答案

西汉初年,“吏多军功”,汉武帝为“养天下之士”,在长安设立太学,又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到东汉初年,“四海之内,学校如林,庠序盈门”。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官学教育制度完备

B. 统治基础不断扩大

C. 儒学恢复正统地位

D. 贵族政治日益削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