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在自叹失意之作《曲江三章》中写道:“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地名)幸有桑麻田,故将移往南山边。”诗里的“桑麻田”最有可能是( )
A. 天子赐予的井田 B. 因军功受赏的土地
C. 租种的诸侯土地 D. 国家授予的无主荒地
陆游在《稽山行》中写道:“村村作蟹椴(簖),处处起鱼梁。陂放万头鸭,园履千畦姜。”这反映出当时
A. 南方经济相对落后且与外界隔绝
B. 农村经济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 耕织结合仍是主要生产方式
D. 农副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
《唐会要·卷八十六》记载:“六年七月敕:如闻十六宅置宫市以来,成弊既久,须有改移。自今以后,所出市一物以上,并依三宫直市,不得令损刻百姓。”这说明唐代
A. “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B. 政府加强市场管理
C. 着手打破坊市界限
D. 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16世纪以后,“马尼拉大帆船”满载中国商品,从马尼拉(位于菲律宾)横渡太平洋,前往美洲。这种贸易持续了二百多年。学者认为:马尼拉大帆船代表着一条特殊的流通路线,形成了跨越太平洋的“丝一银”对流。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
A. 中国处于对外贸易的中心 B.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C. 西方开始了殖民扩张 D. 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东西方联系
“虽然远航的目的是寻找黄金,但客观上却取得了地理上的重大发现,它不仅发现了美洲这块‘新大陆’,而且通过实地考察探明了地球上的海洋是相通的,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这对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宇宙观念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上述材料突出反映了新航路开辟 ( )
A. 把美洲纳入世界家庭 B. 为欧洲发展积累了原始资本
C. 有利于欧洲社会转型 D. 有助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新航路的开辟让欧洲各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的名称如“黄金的漏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新航路的受害者”等。下列与其对应的国家分别是
A. 西班牙、英国、法国
B. 意大利、法国、荷兰
C. 英国、意大利、荷兰
D. 西班牙、荷兰、意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