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帝王常常赋予监察官以特殊的礼遇。如南北朝时,为了显示对御史的尊宠,实行“御史专道”;唐太宗时,准谏议官入宰相府共议国事。这些封建帝王的做法目的在于
A. 利于扩大监察官职责
B. 防止监察官独断专横
C. 凸显监察官的独立性
D. 树立监察官的权威性
西汉政论家贾谊在《治安策》中指出,当时的形势就像是一个病人,“一胫(小腿)之大几如要(腰),一指(手指)之大几如股(大腿),平居不可屈伸”,如果再发展下去,“失之不治,必为痼疾”。材料中贾谊
A. 论述了解决王国问题的根本举措
B. 运用儒、法两家思想解决现实问题
C. 分析了秦朝灭亡的真正原因
D. 指出了解决王国问题的紧迫性
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A. 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B. 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C. 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D. 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韩诗外传》说:“古者,天子为诸侯受封,谓之采地,百里诸侯以三十里,七十里诸侯以二十里,五十里诸侯以十五里。其后子孙虽有罪而黜,其采地不黜,使子孙贤者守其地,世世以祠其始受封之君,此之谓兴灭国,继绝世也。”材料反映了
A. 宗法血缘是维系分封制度的纽带
B. 安土重迁是分封制的思想基础
C. 封地是诸侯世代不变的私有财产
D. 嫡长子并非封国唯一的继承人
《国语•鲁语上》说:“先王制诸侯,使五年四王、一相朝。终则讲于会,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其间无由荒怠。”这表明
A. 分封制具有制度性保障
B. 分封制以礼乐制为基础
C. 诸侯五年朝觐周王四次
D. 诸侯应向周王申报财产
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周武王克商封国,把所灭国及空隙地带作为封地,授予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让他们建立诸侯国。这些诸侯国不同于商代的邦国,开始成为该地域的次级“统治中心”。据此可知,分封制
A. 强化了等级秩序
B. 巩固了西周统治
C. 扩大了地方权力
D. 瓦解了贵族政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