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学者赵汀阳说:“对于任何统治来说,智力精英都是最危险的潜在反叛力量……(科举制)利用人性弱点而成功地摆平了智力精英集团。”可见,科举制度
A. 根除了潜在的反叛力量
B. 确立了皇权的统治地位
C. 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D. 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它”是指
A. 唐朝三省六部制
B. 西汉中外朝制度
C. 明朝内阁制度
D. 元朝行省制度
“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唯一的君主。”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
A. 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
B. 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
C. 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
D. 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
有学者认为:不能为了强调伦理型文化的优越面去过度推崇宗法制度。这是因为宗法制度
①保障的是贵族垄断的特权政治
②建立的是贵贱有序的等级社会
③强化了血缘世袭的观念
④实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有史书记载:“行中书省……与都省为表里”,“常赋岁钞四百万锭”,“各省备用之外,入京师者二百八十万锭”,元后期文人中不乏行省“画地统民”之说。此材料反映了
①行省代表中央治理地方
②行省具有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并重的性质
③行省是地方的最高官府
④行省的设置使元朝中央集权程度高于前期
A. ②④
B. ①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庆历二年,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王安石以进士第四名及第。后世流传:主考官翰林学上聂冠卿等人原定王安石为进士第一名,却因王安石在答卷中引用“孺子其朋”(《尚书周书洛诰》中周公告诫成王的话)一词而被宋仁宗“削去魁首,斥为第四”。后世流传的王安石科举经历从本质上反映出
A. 皇权凌驾于官僚机构之上
B. 北宋科举制度尚不够完善
C. 科举制度走向了僵化腐败
D. 北宋时期皇权进一步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