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月8日,国民政府在武汉召开军事会议,军训部长白崇禧提出:“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以游击战辅助正规战,与日本人作长期抗战。”同年5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驳斥了当时流行的速胜论和亡国论,通过分析中日双方的优势和劣势,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这反映出二人
A. 所主张的抗战路线不同
B. 主张实行全民族抗战
C. 对抗战持有感性认识
D. 对抗战的方针进行理性思考
2015年9月3日是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日本侵华期间,在占领区设立许多制造毒气的工厂或化学武器装配厂,先后一千余次使用了糜烂性毒剂和窒息性毒剂化学弹,杀害了许许多多中国军民。下列反映这方面历史真相的证据中,最具说服力的是
A. 历史专著或受害者后代的描述
B. 当年受害者的口述材料
C. 现存遗迹与当时拍摄的新闻照片
D. 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辛亥革命三十周年之际,《中央关于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和全国一切真诚的革命志士,都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我们共产党人誓与全国一切革命真诚志士一道,誓与全国人民一道,继续奋斗,不达目的,决不休止。”中共中央发表该决定,旨在
A. 推动国民大革命
B. 维护国共合作,坚持抗战到底
C. 实现人民民主专政
D. 完成土地革命,争取民权自由
蒋介石在《告全国军民书》中说:“美国与英国自动声明放弃他们在华不平等条约的特权。”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称:中美和中英新约“使中国结束了百年的耻辱,展开了光明的新页,致无限兴奋的庆贺”。此条约的签订
A. 提高了民族尊严和自信心
B. 使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
C. 意味着抗日战争的胜利
D. 改变了中国无平等外交的局面
《中国的近代化》一书写到:“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这里描述的是
A. 土地革命调动了各阶层人民积极性
B. 国民革命调动了各阶层人民的革命热情
C. 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增强
D. 抗日战争使中国文化中心发生转移
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A. 转嫁战争负担
B. 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C. 强化物资管制
D. 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