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读到《论语》中孔子哀叹“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时,李贽嘲讽道:“夫子婆心直至此地,极像如今急功名者,欲得一好梦也不能,安得不心焦!”这种评论
A. 亵渎圣贤,悖逆民意,违背历史发展的潮流
B. 顺应了农耕经济和工业化的历史发展需要
C. 适应了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的社会要求
D. 把圣贤看作凡人,认为圣贤也有凡人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此文反映
A. 朱熹格物致知
B. 王阳明心外无理
C. 李贽革故鼎新
D. 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中国古代十大思想家》一书中对他评价道:“在探索振兴民族真理的艰难路途上,他勇敢地战斗了一生。他以异乎寻常的艰苦精神创立了别开生面的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他的哲学体系的出现,标志着宋明理学的终结,提供了封建时代哲学可能达到的最高理论高度和历史形态。”该评价所说的历史人物应是
A. 李贽
B. 黄宗羲
C. 顾炎武
D. 王夫之
李贽在《史纲评要》中说:“(李斯建议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下列最符合李贽原意的是
A.统治者必须以果断的措施实现自己的政策
B.思想上的统一必须服务于政治的统一
C.李斯作为宰相,其所作所为无可厚非
D.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是历史的必然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说:“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不能免矣。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此所以为王政也。”对这一观点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强调了公私之间的对立关系
B. 反映了当时新经济因素的要求
C. 批判了人们自私自利
D. 肯定了私有开始向公有的转化
学者王杰认为,明末清初的社会大变动,使得思想家们把关注的目光从“游谈无根”的泥潭中转向社会,转向现实,经世实学思潮兴起。经世实学思潮兴起的根源是
A. 思想守旧与僵化
B.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文化控制有所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