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羲在《自序》中说:“学问之道,以各自用得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者。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之处,正宜著眼理会,所谓一本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这反映出黄宗羲
A. 倡导经世至用,反对思想一统
B. 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天下之权
C. 批判八股取士,倡导学以致用
D. 批判学术僵化,倡导思想自由
某同学在写一篇关于“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的学术论文时,引用了如下材料:(上古的君王)“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受其利”“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该材料最有可能出自下列哪部著作
A. 《焚书》
B. 《明夷待访录》
C. 《天下郡国利病书》
D. 《周易外传》
黄宗羲被蔡元培称为中国的卢梭,他的《明夷待访录》被认为是中国的《人权宣言》,这一提法的依据是
A. 批判君主专制,具有启蒙作用
B. 倡导开明政治,效仿西方制度
C. 否定传统文化,促进民主发展
D. 提出主权在民,主张平等自由
顾炎武曾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说明他主张
A. 经世致用
B. 为政以德
C. 心即理也
D. 独尊儒术
有研究指出,中国近代化的阐释模式主要存在三种:
①“早期启蒙”模式;
②“冲击—反应”模式;
③“侵略—革命”模式。如果按这些模式进行历史分期研究,中国近代化的起点分别是
A. 唐宋时期、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B. 明中后期、鸦片战争、太平天国
C. 义和团运动、国民革命、维新运动
D. 明中后期、甲午中日战争、清末新政
当读到《论语》中孔子哀叹“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时,李贽嘲讽道:“夫子婆心直至此地,极像如今急功名者,欲得一好梦也不能,安得不心焦!”这种评论
A. 亵渎圣贤,悖逆民意,违背历史发展的潮流
B. 顺应了农耕经济和工业化的历史发展需要
C. 适应了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的社会要求
D. 把圣贤看作凡人,认为圣贤也有凡人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