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至1940年间,上海、汉口、南京三地内迁四川等西南地区的民营工厂数分别是104家、90家、10家,包括了冶金、机械、电气、化学等工业。这些内迁企业
A. 改变了工业发展不平衡局面 B. 成为持久抗战的重要依靠
C. 避免了时局造就的破产命运 D. 奠定了新中国的工业基础
1932年,著名实业家宋裴卿成立“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1935年4月,“东亚”成为天津民族工业中的佼佼者。“东亚”企业在30年代得以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B.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C.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实业
D.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下图为民国初年上海市场进口日纱销售数据统计,导致上海市场日纱销售量下降的直接原因是
A. 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B.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涨 D.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据刘锦藻《清续文献通考》记载:“奉电旨,饬令招商,多设织布、织绸等局,广为制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无线电报已为晚清政府所用
B. 该电旨发布于甲午战争之后
C. 清廷此举意在缓解财政危机
D. 此举推动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1888年曾国藩上奏称:“近年以来,印度、日本产茶日盛,售价较轻,西商皆争购洋茶,以至华商连年折阅(减价销售)”。这表明
A. 中国工业化水平低 B. 传统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C. 清政府与列强交恶 D. 中国日益卷入世界市场
下表是近代中国棉织品进口统计表,对表中呈现的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时间 | 进口棉纱(万担) | 进口棉布(万匹) |
1872年 | 5 | 1224.1 |
1890年 | 108.2 | 1556.1 |
A. 西方商品对华输出呈现倾销态势
B. 棉纱进口增加间接抵制棉布进口
C. 洋务运动对西方侵略有一定抵制
D. 中国自然经济已经彻底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