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中国梦”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

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中国梦”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在古代,把“国”与“家”密切结合起的制度是

A. 王位维承制

B. 分封制

C. 君主专制

D. 宗法制

 

D 【解析】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核心实现了权力和财产在国家中的平稳过渡和接续,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庭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家国一体”相互交融,故答案选D。A只强调王位的继承;B是地方管理的一种模式;C强调的是政权组织的特点,此三项无法实现“家国一体”,排除AB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克伦威尔是欧洲近代革命的杰出人物。

材料一克伦威尔在他建立新模范军的时候,不论阶级出身和社会地位,一律论功行赏,但后来当平等派提出普选权的要求时,克伦威尔却竭力加以反对。他在一次向议会发言时说,穷人就是坏人,并且说,如果共和国注定要受苦受难的话,那么在富人之下受苦,比在穷人之下受苦更好一些。

——王觉非《欧洲史论》

材料二克伦威尔对爱尔兰和苏格兰的征讨均以胜利而结束。以后,爱尔兰的土地被英国占领军没收,大部都落入英国高级军官之手。克伦威尔等人都成了爱尔兰的大土地所有者。

——刘祚昌《世界史(近代史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克伦威尔平等观的变化。分别指出前后平等观产生的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克伦威尔平等观的主要政治倾向,并分析革命战争对资产阶级文明扩展的价值。

 

查看答案

材料一目前欧洲军事竞赛的根本动机是什么?即国家为了给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找到出路,就必须推动地域扩张,对他国实施政治压力;作为一个竞争单位,国家的最终优势总归于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一方,弱者碰壁,就像任何其他形式的生存斗争一样。

——诺曼·安吉尔《大幻影》(1909年)

材料二作为判断一场争执的是非对错的法庭,战争是残酷、不可预测而又代价惨重的……让那些深信战争能够裁决正义的人牢记,战争的结果可能更少依赖于交战双方的正义,而更多依赖于交战双方的狡猾奸诈。而战争的代价则是昂贵的。一千万名死者和两千万名伤残者……正是此案出具的用以判定罪责和处罚双方凶手的可怖判决书。

——大卫·劳合·乔治《战争回忆录》(1933~1936年)

(1)指出材料一中“军备竞赛”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核心观点并说明理由。(不得摘抄原文)

 

查看答案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鹿鸣馆

材料二邦人迄今习欧美之风有两误端。其一为不习欧美人之所以致文明之路,而仅习文明后呈现之皮相;其二为应后习之物为先习,而应先习之物为后习,实为颠倒了本末前后之顺序。至此,吾人习欧美之风虽近二十年有余,而似文明开化之物唯止于其外表之相,致使吾国力日渐疲惫,人心日渐陷于浮薄。

——西村茂树《文明开化的顺序》

(1)材料一的场景反映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哪一方面的改革措施?这一措施的实行起到什么作用?

(2)据材料二,指出日本学习西方带来的消极后果及原因。

 

查看答案

二战后的世界

从图中选出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并运用这三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片断,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在1860年前后,相对地说,英国可能达到了极盛时期,它生产了全世界铁的53%、煤和褐煤的50%,并且差一点儿消费了全球原棉产量的一半。“联合王国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2%,占欧洲人口的10%,却似乎具有相当于全世界潜力40%-60%的现代工业能力。”

材料二国际法学家们(如科德尔·赫尔)就曾正确地指出,20世纪30年代的全球性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国际经济机能失调引起的。具体地说,是保护主义关税、不公平经济竞争、获得原材料的途径有限、政府闭关自守的政策引起的。……出口工业界担心,如果不开辟新的海外市场来吸收产量激增的美国产品,随着战后美国政府开支的减少,出口工业就会衰退。……所有这些因素加起来,便使美国致力于建立某种有利于满足西方资本主义需要的国际新秩序。

材料三未来的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有三点值得一提。……第二点与第一点不同但有关联,那就是中国更愿意与它的邻国——哪怕是它怀有疑虑的邻国保持和平关系。……中国在当前(和将来)的国际体系中作为真正独立的角色的重要性,由于它在处理与其他大国的关系时所表现出的“风格”而大大增强了。

回答:

(1)依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英国达到极盛主要得益于哪一项技术的发明?请运用多种史观分析这一发明带来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分析美国致力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原因。

(3)结合中国新时期外交政策与外交活动,说明材料三的观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