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初期,海外华人每月捐款约为2000万元,几乎占了当时抗战军饷的三分之一。据此可
A. 国民政府腐败军费支出困难
B. 全民族抗战局面的正式形成
C. 国民政府抗战物资来自华侨
D. 海外华人对祖国抗战功不可没
“这一运动强大的社会动员奇迹和爆发力使势头正盛的外国殖民者心头一震……改变了列强国家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普遍态度和观念,深刻认识到中国巨大的潜力和战斗力是不可短期战胜的。”这体现了
A. 辛亥革命影响的普遍性
B. 义和团运动影响的深刻性
C. 五四运动影响的国际性
D. 太平天国运动影响的震撼性
鸦片战争前,“外洋所产之大呢羽毛哔叽等类,并一切贵重之器物,则专有闽广商舶,赴粤运销”。战后,“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来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B. 中国内河航运权的丧失
C. 清政府对外政策的调整
D. “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
清代学者往往重考据,尊崇汉儒而诋毁宋儒。但姚文田“独持议,谓三代以下,其道皆本孔孟,得程朱而传自五季,以后人道不至陵夷者,宋诸儒之力也”。姚文田的这一说法
A. 肯定了程朱理学的历史作用
B. 糅合了儒道思想发展了儒学
C. 理顺了传统儒学的发展脉络
D. 旨在借古讽今提倡经世致用
明中后期,过去“天下望其服而知贵贱,观其用而明等威”的规制日益为世俗所冲破,江南“迩来则又衣丝蹑缟者多,布服菲屦者少,以是薪璨而下,百物皆仰给于贸居”。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A. 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B. 商品经济发展引发等级观念变动
C. 政府经济管制的空前强化
D. 百姓生活习俗受到外贸繁荣影响
“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家族国家本位、实现社会和谐等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自然经济为主的生产方式
B. 宗法制为内核的政治结构
C. 外儒内法的封建统治思想
D. 大河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