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汉代董仲舒将日食等自然界的灾异现象与君主的作为联系起来,君主也常以罪己方式来应对...

汉代董仲舒将日食等自然界的灾异现象与君主的作为联系起来,君主也常以罪己方式来应对灾异。到了清代,出现日食时则要求官员到礼部集合,长跪至日食结束,否则被皇帝训斥。这反映出

A. “天人感应”的意图被曲解

B. 皇帝推卸政治责任

C. “敬天”传统受统治者重视

D. 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D 【解析】材料反映了汉代董仲舒依据“天人感应”思想将自然界的灾异现象与君主的行为联系起来,促使君主以罪己方式应对灾异,以达到对君主劝诫的目的;而到了清朝出现日食时则皇帝要求官员在礼部集合长跪至日食结束,上述变化反映了清朝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强化,故选D。“天人感应”思想适应了不同时期政治统治的需要,并非曲解“天人感应”,故A项错误:B、C两项均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史载:“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 西周封邦建国    B. 秦朝设郡置县

C. 汉朝行“推恩令”    D. 元朝广设行省

 

查看答案

钱穆认为,这种选拔方式骤看极合情理,然而切实施行中却存在毛病……读书求学,便有诸多限制,读书机会很不易得。但对于一个读书家庭来说却是极为简单的。因此,当时一个读书家庭,很容易变成一个做官家庭,而同时便是有钱有势的家庭。“这种选拔方式”是指

A. 世官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查看答案

“秦缪公求士……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以殷盛,国以富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散六国之从……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某种程度上说明,“策士”“贤士”推动了

A. 集权制度的形成

B. 自然经济的形成

C. 家国观念的形成

D. “封邦建国”的形成

 

查看答案

战国时期,墨家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

B. 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

C. 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

D. 人们的思想在当时比较自由

 

查看答案

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卫盉”铭文记载:周恭王三年,贵族裘卫用玉器和礼服从贵族矩伯手里换得1300亩田,并通过执政大臣进行了授田仪式,办理了换田手续,刻于青铜器上作为凭证。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

A. 贵族权重,世袭制巩固    B. 田地交换,井田制动摇

C. 田地买卖,私有制确立    D. 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