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历史人物的活动,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航海家的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史称“新航路开辟”。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从西班牙启航,以大无畏的精神向西横渡大西洋,发现了新大陆。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新大陆”指哪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材料二詹姆斯·瓦特在18世纪60年代全方位改进了蒸汽机,后来用于推动交通工具。1785年,这种蒸汽机开始在工厂使用。它消耗煤和水而产生动力,可以被普遍应用。人类由此进入新时代。
——摘编自罗伯特·B·马克思《现代世界的起源》
(2)材料二中的“新时代”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当时发明的交通工具。
材料三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在电的发明和应用历史上,英、德、美等国科学家都做出了卓越贡献。电力一经产生就引起了一场新的工业和社会革命,人类由此进入“电气时代”。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3)写出两位在电的发明和应用上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任选一位指出其成就。
生产力的发展及生产关系变革推动了历史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已在相当大范围内得到使用和推广,铁器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因素,为促进社会生产创造了条件。同时又普遍使用了牛耕。随着生产力的
发展,小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生产应运而生。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表现及影响。
材料二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厂制度代替了过去的工场手工业。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一些新兴的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等,由于生产技术和产品结构的复杂,因此企业的规模日益扩大,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作为超大规模企业的垄断组织出现。
——一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说明两次工业革命使生产的组织形式发生的变化。
材料三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益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
——摘编自李龙潜《明清经济史》
(3)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
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而的主要特点是
A. 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
B.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C.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D. 多种所有制并存
下表是大后方7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工厂数量统计表,大后方7省工厂的发展
年代 | 1937 | 1939 | 1940 | 1941 | 1942 | 1943 | 1944 |
工厂数量 | 234 | 419 | 517 | 1306 | 1061 | 1376 | 549 |
A. 改变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布局
B. 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C. 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局面
D. 是近代民族工业大发展的有力表现
中华民国成立后,居于北方舆论领袖地位的《大公报》对于“临时议会”临时参议院的立法议事活动和“临时人民代表”临时参议员的言行及其表现做了全面详尽的报道,并进行了直率乃至无所顾忌的评论。这表明
A. 《大公报》成为全国舆论的权威
B. 立法权受到舆论的有效监督
C.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当时社会政治的开放度与参与性
鸦片战争以后,外商选中国商人代理买卖,称为买办,作为雇员领取薪金,参与买卖领取佣金。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买办中许多人自己投资创办企业,其著名代表唐廷枢等还参与主持了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的创办。这种情况表明
A. 外国资本插手民族工业颇深
B. 买办力量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 中国日益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D. 买办阶级是列强经济侵略的急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