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先生在国民党一大上说:“至共产主义之实行,并非创自俄国,我国数十年前,洪秀全在太平天国已经实行(“圣库制度”),且其功效较俄国尤大。”孙中山对“圣库制度”的认识表明
A. “联俄”未必要全盘学习俄国
B. 俄国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
C. 共产主义和圣库制度一脉相承
D. 民生主义是对圣库制度的补充
《孙中山选集(下)》载“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材料反映出孙中山的主张是
A. 用暴力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
B. 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的自由与独立
C. 认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
D. 改变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
“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材料表明孙中山倡导民族主义的内涵是
A. 反对帝国主义
B. 追求民主与平等
C. 推翻君主专制
D. 废除封建等级制
孙中山说:“民国十三年来革命不能成功,就是由于平等自由的思想,冲破了政治团体。”“欧美为平等自由去战争,争得了之后,常常被平等自由引入歧路。”“各人都扩充自己的自由,于是由于自由太过,便发生许多流弊……我们从新革命,便不可再蹈他们的覆辙。”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孙中山对民主革命失败原因的分析是实事求是的
B. 欧美革命误入歧路,证明中国“政治革命”之必要
C. 孙中山“以俄为师”,否定了西式民主价值与立国模式
D. 孙中山这种思想是因为对平等、自由的真正含义存在曲解
1903年,孙中山在给友人的信中指出,欧美国势积重难返,“高者富可敌国,贫者贫无立锥”,这种贫富不均势必会引起大的冲突。因此,他认为,“今日吾国言改革,应为贫富不均计。”这说明,孙中山
A. 意识到社会革命的必要性
B. 主张改革以解决社会问题
C. 将民生问题放在首要位置
D. 以民生主义解决贫富不均
孙中山说:“受屈人民当联合受屈人民以排横暴者。如是······在亚洲则印度、支那为受屈者之中坚,而横暴者之主干亦为英、佛(即法国);而米国(即美国)或为横暴者之同盟,或为中立,而必不为受屈者之友朋,则可断言也;惟日本则尚在不可知之数。”基于以上认识,孙中山
A. 走上了革命道路
B. 组织了中国同盟会
C. 领导了辛亥革命
D. 重新解释三民主义